第(3/3)页 毕竟沿途各县的接待能力有限,如果所有人都一股脑的出发,不仅行进的速度很慢,而且还会因为无法得到遮风避雨的屋子和热气腾腾的饭菜而造成不必要的减员。 虽然这些前往南昌城的开拓者几乎全部是被强行选中的,但他们却并没有太多的抗拒。 因为赎买他们的房屋田产的时候,刘盈给出的溢价远在他们的心理预期之上。 拆迁并不困难,只要钱给够了,纷纷钟就可以完成拆迁工作…… 古今中外,尽皆如此。 这一点,其实让那些按揭买了新城房子的百姓很羡慕。 但,买了房的就安心还贷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而对于这个没有存款利息的年代,拆迁户要么将相对他们而言是巨额的拆迁款背在身上,每日提心吊胆的担心被人偷走抢走,要么就将钱花出去,买成不那么容易丢失的工具。 比如他们此刻赶着的大篷车,以及拉车的骡子。 作为关中人,四轮马车相比从前的两轮车有多好用,对于日常生活有多大帮助,他们都是亲眼见过的,只不过那时候他们还很穷,只能看着别人家使用,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做做美梦…… 但现如今他们有钱了,自然要一步到位的买下自己的dream car…… 嗯,之所以买骡子用于拉车而不是马,是因为骡子相比马的力气更大,更耐粗饲。 虽然有钱了,但还是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不是? 暴花户,要不得! 在开拓者们行走在大路上的时候,和他们同行的戍卒并没有走在用于军队或是官员同行的专用道路上,而是紧紧挨着开拓者们行军。 这并不单是处于安全考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担心他们半路熘号…… 毕竟‘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言论,早在当初秦国征讨南越的时候就已经被关中人所熟知。 不仅南海那些蛮荒之地,就连现荆、扬一带的土地,也同样被关中人用‘涂泥’来称呼,而不是和蜀中一样的膏腴。 这固然是因为南方多雨且当地百姓的生产力不发达,不足以大面积的改造自然。 但更多的则是话语权的原因。 衣冠南渡之前,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多是北方人,再加上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确实容易患病,所以有上述说法也不为奇。 《基因大时代》 比如孟老夫子当年和农家陈相辩论的时候,公开吐槽农家祖师爷楚人许行说话的口音如同鸟语…… 嗯,就是南蛮鴃舌。 所以地域黑蔓延至今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也因此,在发放拆迁款的时候,这些开拓者就签订了五年内不得擅自迁移的契约,而且在出发的时候,更是五户一保,实行连坐之法。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带着全家人一起上路的开拓者们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那就是先老老实实的到南昌城,然后服从命令打五年工,等到契约上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再偷偷熘回老家…… 他们此前豪气的购买大篷车,为的就是这个目的…… /129/129277/31671493.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