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法家’这个词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恶犬的代名词。 而讲究一定程度清静无为的黄老之说,其实是法家的一个源头。 比如慎到这个法家大佬,其实就是道家中,黄老学派的学术大拿。 春秋之时,和庄子那一派忙着梦蝶,甘做泥塘里的乌龟不同,黄老学派讲究治国安邦,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把学术和现实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这样一来,就摆脱了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窠臼,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只不过,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黄老之术就也开始因为个人认知不同,产生了法家这个学派。 和很多人想象的其实不一样,黄老之术相比于法家之说,其实更加贴近后世的法律。 比如黄老主张‘道生法’,君主也要依法行事;法家却主张法自君出,君主不受法律约束。 举个栗子的话,就是赵高犯死罪,蒙毅要依法治罪,但始皇帝却觉得赵高有用,于是赦免死罪,为秦国二世而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再比如焚书坑儒。 坑儒暂且不论,但对于各家学派经史子集的管控和禁绝,就是法家掌控秦国后,国家意志与学派意志结合的产物。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 商鞅在秦国搞出的法家,几乎是和曾经的源头走上了一个对立。 所以,在目睹了秦国如流星般陨落之后,萧何就越发的推崇起了黄老之术了。 尤其是萧何在删减修改秦律时,更是遵循了昔日慎到所说的一个原则。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黄老之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以及经济自由主义都没有什么关系,用这两种概念去解读黄老,只能是南辕北辙。 举个栗子,现代政府是以发达的税收作为财政基础,以非人格化的官僚体系作为贯彻中央政策的工具,以法治保障社会秩序与公平底线,这几条在古代政治体制要么根本没有,要么缺乏存在的条件。 举个栗子。 现代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比如公园,公立学校,公立医院,这些在先秦之时,都是没影的事。 没过多久,刘盈磕磕绊绊的对萧何背诵了这几百字后,心中越发庆幸还是老祖宗对自己人好,毕竟文言文只需要数百,但要是翻译成白话文,则至少五倍倍增! 所以,背诵译文,就意味着要多背诵好几千字! 萧何满意的点点头,本想再度抽查一下,但看到刘盈有些心不在焉,于是一笑作罢。 孔老夫子说过,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他看来,刘盈距离真正的懂事,还早着呢。 先填鸭,再让鸭慢慢去消化…… 嗯,填鸭这个词,随着刘盈在栎阳郊外搞出的养鸭场而渐渐流传开来。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刘盈现在被叔孙通和萧何填鸭,其实也是一种报应…… 而刘盈心不在焉的原因,就在于萧何身后,摆了一个模型。 嗯,就好像是后世的售楼部一进大门口摆的那种,只不过从高楼大厦,变成了亭台楼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