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汉公学-《天命唯汉》


    第(2/3)页

    但,要脸。

    刘盈继续走着,心中越发笃定。

    这小娘们,肯定不是个穿越者。

    毕竟,她连大户的钱如数奉还,收到的钱三七分账这个梗都不知道。

    当然了,他今天弄到的这些钱,肯定是不会和任何人分的。

    而且说实在的,这些钱对于他心中的计划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他的计划,是成立一个类似于后世基金会的存在。

    关中之地因为战乱,而有着不少的遗孤,以及身体残疾,无法耕作的成年男子。

    至于前者,他打算将之集中起来,找一个地方安置,一面招募些识文断字之人,用来扫盲,另一边则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以及劳作。

    嗯,后世里中国的义务教育,大抵脱胎于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和英美那些私塾式的精英教育大不相同。

    这样的教育体系,旨在用于战争年代,大量暴兵存在的。

    所以刘盈兴办的大汉公学,自然也不例外。

    办学宗旨,自然就是强调‘服从精神’、‘纪律性’以及‘忠君观念’。

    而后者,他还暂时没有想好。

    …………

    三天之后,在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以及萧何的大力支持下,大汉公学在原来的上林苑的位置正式挂牌。

    担任教师的,是叔孙通推荐的一批儒生。

    嗯,现在的儒生和宋明之时那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鸡不同,秦汉时期的儒生,讲究的是一个孔夫子挂腰刀,文武双全!

    能用嘴以德服人,自然是极好的,若是不能,自然要和对方好好讲一讲抡语。

    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和茴香豆的茴字一样,都是有着多种解法的……

    而培养忠君思想,自然也是儒家的强项。

    不过,儒家其实也并非是愚忠。

    比如著名愤青加喷子的孟老夫子就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对我好,则我这一腔热血就为你而流。

    所谓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正是如此。

    在刘盈特意搞出的剪彩仪式结束之后,站在c位一脸满足的萧何,就开始吩咐丞相府属吏,分赴关中各县,搜寻如同袁哙一家这样的烈士遗孤,全数送到上林苑的大汉公学之中。

    不仅如此,作为执掌政权的汉国官府,自然不会对此事情撒手不管。

    在萧何的辗转腾挪之下,至少挤出了一大笔的财政开支,用于购买书籍之类的文具。

    至于这些人的生活费,一方面是刘盈通过尚贤堂,也就是他在汉中组建的那个以墨者为骨干的小组织拨款。

    嗯,这段时间里,他已经将诸如大汉煤铁商社等工厂,全部归属于尚贤堂这样的组织了。

    毕竟,招揽天下贤士,培养民间声望,进而掌握朝堂之上的话语权,都是需要大笔大笔的开支的。

    而刘盈,其实对于钱财这方面,看的并不是太重。

    毕竟,他将是个牧羊人。

    况且在大汉公学这里收养的孤儿们,并非是完全脱产读书练武的,他们在日常的时候,还需要打理上林苑这个占地比长安城还要大的皇家园林。

    考虑到前期到达这里的,必然是很多无法干重农活,自食其力的小孩子,所以刘盈的想法,自然是将孵化禽类的工坊放在这里。

    这样一来,孵化小鸡小鸭并且养殖一段时间再出售,以此来换取的钱财,应该就可以补足部分的开支。

    至于喂养禽类的饲料,则一方面是野地里的虫子和水里的鱼虾,但更多的,则是刘盈低价搞到的麸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