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但论风月莫谈国事-《重生之衙内》


    第(2/3)页

    主管工业的汪少东是他的好友,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崔福诚是曾经的玉兰市长,对玉兰市很有感情。崔福诚主政玉兰的时候,在柳俊的通力合作下,玉兰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出良好的后续发展能力,这一点,令崔福诚很欣慰。现在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眼见得玉兰市的经济要遭受到近似毁灭性的打击,出现难以预测的大混乱,崔福诚心里就沉甸甸的。

    所以。他也就不避嫌疑,跑到京城来想办法了。

    这一回,崔福诚来首都,没有事先和柳俊打招呼。上次丁玉舟赴首都,柳衙内陪同,找了好些个老朋友老同事,几乎没有效果。崔福诚就想先透过自己在国家部委的关系,探听一下风声再说。会见完朋友,才给柳俊打了电话。

    想起今天与国家部委的一位老同学聊起这堆钢铁的时候,那位老同学“惊骇”的神情,崔福诚就有预感,此番京师之行,不会有多少收获了。

    洪总理要抓典型的情况,愈来愈明显了。

    “邱省长,d省的事情,还比较顺手吧?”

    正当崔福诚在心里筹划该如何提起话头时,柳书记已经干掉了一大块烤鸭,先一步向邱晴川发问了。

    “过得去吧!”

    邱晴川淡然说道。

    去年三月,因为d省的金融局势异常混乱,政治局委员,d省省委书记钱建军亲自向洪总理求援,洪总理亲口点将,将储备多年的“王牌”派往d省坐镇。

    如同柳俊曾经与邱晴川在长河区合水水库湖面上商量过的那样,d省的金融局势虽然比较混乱复杂,似乎是一团乱麻了,但对于真正的金融精英来说,遏制扭转这种局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存在太难的问题。整顿成败的关键。在于金融企业纠缠的巨大关系网。

    敢于涉足金融领域的,绝对不会是普通市民。

    邱晴川刚到任的时候,可以说,那些金融机构的老总们,没几个人将他当回事。这也不怪老总们“狂妄”,d省的官不好做,这是国内官场的共识。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出成绩容易,出问题也同样容易。许多官员,初至d省上任的时候,无不是雄心勃勃,立誓要干出一番成绩来。但没过多久,便雄心顿熄,不是倒在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美女银弹攻势之下,就是在见识了关系网的强大之后,“知难而退”,自动放弃雄心壮志,开始顺其自然。

    邱晴川的前任,在任期上只干了不到一年,就自知难以建功,又不敢牵涉过深,便四处活动,调走了事。据说那位行长同志在得知邱晴川将前来接任的时候。长长舒了口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总算找到替补的了。

    对于这么一个“替补队员”,年纪轻轻,又有几个人会当真呢?这些金融企业的老总们,不是没有分析过邱晴川的背景,严格来说,历任d省人行分行的行长,就没有一个靠山比邱晴川更加硬扎的。但正因为如此,大伙才不将邱晴川当回事。

    根据以往的经验分析,很明显,邱晴川是到d省来捞取政治资本的。这样前程无量的红三代。有的是升官的捷径,全然没有必要与d省的金融大鳄们死磕,只要做做样子,收拾几个闹得最不成话的出头鸟,然后粉饰一下太平,模模糊糊的挨过去,也就行了。假使当真下定决心与所有的大老板硬碰硬,必定引发大家的强力反弹,万一出现个什么闪失,那就太不划算了。

    红色家族培养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的接班人,并不容易。

    至于到底是哪几个出头鸟会被邱省长拉出来“斩首示众”,那就不得而知,一要看邱省长的心情,二要看出头鸟的能耐,各展神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