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小学外街道上,冉秋叶低垂着脑袋,一下又一下扫着大街。 整个大街光秃秃、灰蒙蒙,全无半点亮色。 手掌和手臂都好像不是自己身上的东西,动弹一下,扫帚便扫一下,扫一下便是一下。 这一刻, 冉秋叶感觉自己是磨坊拉磨的驴,蒙着眼看不见前面的东西,只知道有人吆喝着往前走,自己便拖着身躯往前走。 那扫帚,便是身心俱疲的毛驴尾巴,下意识地挥动, 试图驱赶怎么都无法安静的蚊蝇。 喝着洋墨水长大,是为了这一刻吗?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便是这样的吗? 过去的几个月,冉秋叶的手上磨出了血泡,磨出了老茧。 她一次又一次地用各种名言警句来告知自己。 苦难都是一时的,困苦都是短暂的,一个人只要坚强,一定可以越过苦难,走向光明,重新看得见希望。 冉秋叶是这样想着的,心中的一口气也是这样吊着。 但是,她高看了自己的耐心,低估了“困难”的程度。 到现在,她已经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初写出名言警句的大师们,之所以对着困难大发感慨, 那是因为苦难深深铭刻在他们的骨头里、血肉里。 他们不是称赞苦难、不是歌颂苦难,而是对苦难心有余悸, 依旧抱着恐惧和害怕。 苦难不是成功的磨刀石, 而是一头可怕的老虎——最好最好永远不要遇上, 而是顺风顺水的成功。 哪怕是大师们, 也都在说,苦难这头老虎没有把我击倒,我更加坚强地站起来;而不是说,苦难这头老虎太美好了,我喜欢。 所以,苦难就只是苦难,任何人都不应该去追求、去称颂,应该去避免。 如果避免不了,那么痛苦,就是难免的。 甚至于苦中作乐都做不到。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上午还是下午,满脸横肉的孙刘氏抱着肩膀站在了旁边。 “停一下。” 冉秋叶提着大扫帚,闷头就走,一声也不吭。 “哎,你去哪儿?”孙刘氏喊住她。 冉秋叶停下脚步。 “给你说一件好事。” 孙刘氏说道。 冉秋叶转过头来——她能告诉自己什么好事? “今天晚上让你吃饱饭,算不算好事?” 冉秋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曾经她从来没想过要为这种事情高兴欢喜,但是作为人的本能, 哪怕只是粗糙塞口的窝窝头,今天晚上能够吃饱, 她竟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期待来。 她已经很久没有吃饱饭了。 “谢谢。”冉秋叶干巴巴地说道。 “谢什么啊?这好事才算是刚刚开了一个头。”孙刘氏开口说道,“如果,你肯识相听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