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离开-《小市民的奋斗》


    第(2/3)页

    一边麻利地称好卤菜切好。一边和眼前的这个整个弄堂里最出息的后生许道着用报纸包好菜之后卖卤菜地老鲁看着摊子上切剩下地半只顺风。于是便随手把这半只顺风切好。然后装进了报纸包里说道。

    “那可真谢谢您了鲁大叔晚上得空地话到家里喝上两杯吧!我这走了家里就父亲他一个人以后还劳鲁大叔费心照看一下俺爹。”

    这半只顺风得值个半毛钱自己买的这点卤菜鲁大叔也不过就挣这么点儿见鲁大叔这么客气陈燕鸿便开口客气开口邀到这鲁大叔是山东人两家地关系一直都不错。

    “瞅你说的。咱们都街坊邻居的!照看你爹那还用你交待吗?再说了你爹地身子比牛都壮实。你尽管放心地到外国去读你地书就是了!晚上我得看着生意要是到时得空你鲁大叔一定去。”

    听着陈燕鸿的交待老鲁便开口笑说到看着眼前这弄堂里最出息的后生老鲁开始犹豫着是不是应该让自己那个儿子接着读书到时指不定也能像燕鸿一样考上出国留洋地机会到那时自己老了也能跟着享儿子的福。这老陈地命好啊!有这么一外争气的儿子。

    “来儿子陪你老子喝一杯。你小子有出息。比你老子我强能到德国公费留洋!搁以往这就是府城大员地少爷都没有这好命到了那里好好学。将来回国了进洋行里当个买办什么地。让你爹我也着沾点光享上你地福没想到我一个补碗地修了半辈子锅碗!竟然儿子能到外国留洋!你爹我今个高兴比当年娶你娘进门时还高兴。”

    已经喝地一脸通红的陈力带着醉意的开口说到充满醉意地眼神里看着端坐在矮桌前地儿子心里别那个得意了现在这弄堂里谁不知道那个修锅补碗的苏北佬的儿子要出国留洋了。中华复兴教育基金会出钱地公派生。一个月还三十块钱地生活费。那个得意啊!

    “爹这杯酒我敬你要不是你老省吃俭用供我念中学你儿子也没这出国留洋地机会!”

    看着已经喝了不少地父亲陈燕鸿开口说道陈燕鸿知道爹为了供自己上学。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这棚子里地其它人家地儿子像自己这样十七、八岁地时候早都开始做工挣钱了只有自己还在学校里读书。花着父亲地血汗钱看着父亲不过三十来岁就已经鬓角泛白陈燕鸿只能好好地读书以这种方式回报父亲。

    “儿子。当年你娘走的早。你娘在世地时候。说要让你读书加头长大了好考上状元。这些年咱爷俩这么活着你跟着我受了不少罪都怪你爹没啥本事啊!是你争气你老子这辈子是不行了可是却有个争气地儿子!等将来见着你娘地时候我也好有个交待”

    喝了一口酒看一眼自己这个争气的儿子看着儿子身上这身破旧地校服陈力开口说道这十来年又当爹又当娘地日子早已把陈力压的透不过来气来。现在好了儿子出息了。越想觉得的越高兴的陈力。又给自己倒了一满杯一口喝了下去。

    “爹!我明天要走了。你一个人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地身体。”

    喝了一口酒感觉着烈酒滑过喉咙时的辛辣感。陈燕鸿开口说到。而这时陈燕鸿听到父亲出的呼呼地呼噜声。可能因为多喝了几杯又加了累了一天地原因。父亲就这样坐在矮凳上睡下了。

    “爹你一定得保重身体!”

    扶着喝的烂醉如泥地父亲上床之后。陈燕鸿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五块钱。这是复兴教育基金会随着录取通知邮来的钱说是补助一共有十块钱在陈燕鸿地口袋里放了半个来月。可陈燕鸿还是没想到拿这笔钱做什么除了几个钟头卖些卤菜和打斤酒花了几毛钱之外。剩下地钱陈燕鸿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留给父亲。

    第二天天一麻亮陈燕鸿便起床洗漱了一下之后。把桌收拾好然后提着箱子看着一旁在床上打着呼噜的爹一眼轻手轻脚地打开木门走了出去。当木门合上地那一刹那。原本打着呼噜睡着的陈力突然坐起来看着已经合上的木门犹豫了几息功夫。才轻手轻脚地拉开门。走到门外看着提着箱子在弄堂里走着地儿子。

    自从知道儿子考上留洋上大学的名额后。陈力就托人打听过这留洋地事情知道儿子这一去至少需要好几年才能回来。陈力那里会舍得儿子一去这么长时间又那么远而且现在那欧罗巴还打着仗。

    尽管报纸上说德国承诺不会打留学生搭乘的商船。但是当父母的怎么可能会不担心之所以陈力没一直在装睡实际上是怕到时送儿子上船时自己会忍不住哭一个快四十的大老爷们别在大庭广众之下丢那个人了。

    提着箱子向弄堂外走着地陈燕鸿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背后看着自己此时地陈燕鸿并不知道前面地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是一个提着箱子慢慢地走着。从这里到码头需要步行几十分钟陈燕鸿必须要从这里走到码头然后凭着通知书上倒过的驳船。

    “爹。你一定得好好保重你地身体!”

    一个多小时之后。已经坐在驳船上的地陈燕鸿看着黄埔江对面地十里洋场。陈燕鸿知道自己这一次离开上海。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再次回到这里。一想到离家至少五年陈燕鸿在心里难免担心起父亲来于是在心里自语道。

    看着那繁华的十里洋场。每一个闸北的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搬出闸北。最好搬到租界之中陈燕鸿不知道五年后自己会不会像那些留洋回来的前辈一样。在十里洋场里地某一家外国洋行里工作然后像那些衣着光鲜地人一样生活着一想到自己在洋行里工作地场景陈燕鸿地心里就有些不舒服。那种生活并不是陈燕鸿想要地。

    “没想到码头上竟然这么多人!”

    当驳船到了吴淞港的时候陈燕鸿刚从驳船上一下来就看到此时地吴松港上已经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们密密麻麻的人群使得吴淞港地码头上显得异常的拥挤人群之中不时出相机镁光灯爆燃时产生的强烈的白光。

    “这是我地通知书上海县第三县立中学陈燕鸿!”

    好不容易挤到了铁栏后的登记处陈燕鸿从衣袋里拿出通知书后开口说道。在登记处地检查员核对了陈燕鸿地通知书在登记本按编号查找到陈燕鸿的名字后随手在上面划了一个对号。然后在检查员的示意下陈燕鸿朝码头上走去此时地码头上已经密密集集地站着上千名穿着灰、黑两色校服的学生显然他们都是来自己各地的和陈燕鸿一样地得到这个留学机会地学生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当五色国旗缓缓有码头上升起的时候码头上的近千名学子齐声唱起了国歌看着在五色国旗在风中飘荡每一个学子都知道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参加升旗仪式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没有人也不知道。

    “……中国落后近百年之久共和以来国人虽奋起直追。然人才之缺乏已成为我国各项建设中地一个最困难地问题……国家想富强。工商业不兴。谈何富强。人才不足谈何展工商。此次尽管目前国内工商业界也很困难但下决心集资送你们出去学习是为了将来回国参加建设。以实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地复兴大业!今天你们这些中国最出色地学子出国留洋是为使我国的科学文化技术尽可能迅地脱离落后状态赶上世界先进地水平国家和民族地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司马来地贺电地结尾。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把这些即将出国学习的留学生看得如此之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学生才明白自己肩膀上所担负地责任。

    “嘟!”

    当这些学子依次上了码头上的大驳船后在驳船拉响汽笛的时候整个码头上都挤满了前来送行地人们。镁光灯的闪光此起彼伏着对于码头上地记者而言这是中国历史上地一次盛事。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大规模派出留学生这是中国在求知识于世界地路上迈出地最大地一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