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把桩师傅与柴窑-《金品典当师》
第(2/3)页
开车跨过珠山大桥,来到龙珠阁附近,见到不远处道旁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下象棋,季凡停下车上前打听道:“请问几位,看到易师傅了吗?”
“你是问烧窑地老易头吧?”人群中一个正在观棋的老者抬起头问道。
“正是此人,老人家你知道他在哪吗?”季凡高兴地问道。
“唉,我们这些老家伙也得有两年光景没见到这个老鬼了。”老王你孤陋寡闻了不是,老易到西安投奔儿子,已经两年没回来了。你哪能见到他呀?”旁边另一个戴眼镜的老者白了他一眼说道,显然他对易长风地情况更为熟悉。
“你老知道他家里还有什么人,怎么样才能找到他吗?”无比失望的季凡抱着一线希望问道。
“小伙子,这下你可问着了。”戴眼镜的老者得意的吹噱道,“我老赵和老易头是多年的老邻居。他老两口虽然离开了景德镇,但家里的房子还留着呢,现在由他外孙子住着。我带你去他家,找他外孙子打听这老家伙的地址。”
季凡本来以为事情没有转机,没想到竟然峰回路转。他高兴地拉着赵老直奔易长风的老宅而来。来到一处深巷里弄。赵老指着铁将军把门的一个老式格局的院落,告诉季凡这里就是易长风地住宅。
“老易这个外孙子正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上学。最近正在实习,还没回来呢!我家离这不远,要不两位到我家去坐会好了。”赵老笑呵呵地说道。
季凡和唐俊闲着无聊,于是在赵老家摆起了龙门阵,这个赵老不但热心肠,而且很是健谈。当他听说季凡就是那个力压日本丰利株式会社,取得园区土地拍卖权的拍家后,对季凡是赞不绝
季凡通过他也了解到把桩师傅易长风的这个外孙子名叫易明俊,在大学里学的是陶瓷美术专业,今年即将从学校毕业,如今正为毕业后的出路而发愁呢!
“赵老,景德镇有几千家瓷器作坊和大型瓷厂,象易明俊这种陶瓷大学地画师难道还犯愁找不到工作吗?”季凡好奇地问道。
“季老板你有所不知,在我们景德镇这座一百五十万人口的古老城市,光陶瓷从业者就有近十万名,而专门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就占到了二万多人。其中,光正教授、国家级陶艺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有一百多位。对于这只庞大的美术创作队伍,有业内人士把其结构形式形象地比喻成一座金字塔,而这一百多位工艺大师就成了处在这座金字塔塔尖的精英。而象易明俊一旦步入瓷器作坊进行绘画创作,则属于游走于金字塔塔底地这部分人。这一百多位工艺大师不是高薪受聘于大瓷厂,就是拥有自己地瓷窑,由于他们制作出的瓷器水平很高,因此收获颇丰,相对来说他们地日子最好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们景德镇市国有陶瓷企业的改革、改制,数以千计的陶瓷作坊应运而生,遍地开花。这些陶瓷小作坊吸纳了数以万计的下岗职工,同时也给象易明俊这样的陶瓷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谋生的平台。但是这些陶瓷作坊规模小,生产的多是粗制滥造的仿制品。易明俊这样的人为了生存,除了临墓、抄袭别人的作品,自身根本无瑕顾及创新。时间久了,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但使景德镇瓷器的声誉每况愈下,而且也使自已陷入困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