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杜子美的一生,远不如李太白的潇洒自在。 否则,杜子美也不会用一生怀念与李白相伴寻仙无忧无虑的这两年。 河西尉,左拾遗,这种微不足道的官,便是杜子美的仕途的尽头。 郁郁不得志,困居长安食不果腹,战乱流离幼子饿死,晚年凄苦逝于途中。 杜甫的诗,便是大唐由盛转衰最好的见证。 “阿兄,不如今日你亲自下厨吧。” 荪歌敛起心中纷乱复杂的情绪,央求道。 哪怕李太白和杜子美不能免去“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分道扬镳,但她仍希望,在某个阶段上,二人是圆满的。 亲自下厨? 李白嘴角微微抽搐,他以为离开长安他就可以远离一刀一个小羊崽的形象,重回谪仙人了。 杜子美视他为前辈,这样自崩人设是不是不太好? “阿兄,正好你也让杜子美向你学习一二。” “读书人下厨,并不是一件天打雷劈的事情。” 嗯,细节上改变杜子美。 李白挑眉,颇为无奈,清贵富裕如杜家,哪里需要杜子美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贵公子操心吃食一事。 阿月才是真正的多虑。 可见荪歌难得的执拗,只好揉揉荪歌的头应了下来。 不就左手小羊崽,右手小河鱼,如此简单。 杜子美看着卷起袖子,在厨房中忙的热火朝天的李太白,下意识憨憨地揉了揉眼睛。 原来,文人墨客也好,官员侠客也罢,都不曾拘泥于固定的一种形式。 “杜郎君,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不应以为耻,应以为荣。” “朝廷俸禄,亲事农桑,手艺谋生,都可以。” 荪歌站在杜甫身后,意味深长地劝说道。 她只是希望尽她的绵薄之力,能让这位与李太白齐名的诗圣杜子美,稍稍好过一些。 她用了数十年朝夕相伴改变了李太白。 她不知,也无法确定,今日李太白亲自示范,她开口劝解,杜子美能入心几分。 杜甫沉默的站着,如同一尊精美的雕像。 眼中时而思索,时而诧异。 “入座吧。” 荪歌见李白拭汗洗手,拿出亲酿美酒招呼着杜甫。 杜子美,当得起这盏酒。 她想敬曾经那个豪气如云,斗志昂扬的杜子美。 也想敬未来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老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