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瘦墩抗压能力极强,天生乐观,倒也无需她费心开解。 就是那一沓一沓的悔过书,她看了都头疼。 远在河南道的李白,先是携岑勋于王屋山阳台观拜访了司马承祯。 如今的司马承祯,须发皆白,老态尽显,身子颤颤巍巍,但却越发慈眉善目,心怀众生。 “小友,我还记得你。” 司马承祯坐于蒲团之上,浮尘在手,说话间颇有些气力不足。 司马承祯,真的老了,这是个十分明显的讯号。 “当日老道便断定,小友非池中之物,临别之际曾言若得偿所愿,老道必定遥相庆贺。” 先有江南崭露头角,有大明宫诗词传阅,后有玄宗礼遇,贺知章金龟换酒的佳话,李白早已成为大唐文坛上最夺目的明珠。 而立之年,名扬天下。 “这位是?” 司马承祯看向李白身侧的岑勋,不解道。 岑勋弯腰拱手,恭恭敬敬开口“在下岑勋,李白至交。” “姓岑?” “曾经岑相家的后人?” 司马承祯广见洽闻,交友甚多。 宫廷王侯达官显贵,乡野小民才子墨客。 岑勋颔首,恭声应是。 “小友,请。” 司马承祯指着一旁的蒲团,仙风道骨的笑着。 李太白,终不似当年那般恣意潇洒了。 “小友不远千里,可是心有疑惑?” 茶香袅袅,氤氲缭绕,水雾升腾,面容看的不真切。 闻言,李白轻叹一声,也不遮掩,坦率自然“道长,自被圣人召入大明宫封翰林供奉,已有一年光阴。” “诗词万人追捧,陛下也是盛赞不已。” “锦衣华服,呼朋唤友,可我心头就好似被石头压着,片刻难得喘息。” 李白声音平淡,不是炫耀,只是简单的陈述。 司马承祯摸着自己的胡须,静静地聆听着“小友所求非高朋满座,美誉加身。” “小友觉得压抑,无外乎是现实与所求的落差。” “小友想要的是什么?” 透过氤氲的水汽,司马承祯想到了当年那位真正狂悖乖戾的人,李明月。 若论无牵无挂,无欲无求,这世间谁都不及李明月。 包括面前这个以谪仙人名动大唐的李太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