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卫家和蔡家也最终决定卫宣和蔡琰的大婚日期定在三月十二,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算是一个好日子。可卫宣一听这个日期,心中感叹,这次怕是又不能如期完婚了,因为如果他没记过的话,白波军应该开春二月就要起事,一个月内不被白波军攻陷安邑就不错了,是根本不可能彻底镇压白波军的。白波军不被打退之自己和卫家如何操办大婚? 不过卫宣也并没有站出来反对,因为就连府里很牛逼的左慈道长也不可能卜算到白波谷的事情,自己说出来众人肯定以为自己失魂症没好利索。 蔡琰到安邑也两个月了,蔡邕来了也一个月了,总不能让蔡家的亲戚一直住在安邑。 所以卫家和蔡家都是按照这个日子在进行准备,原本卫肃是想着在安邑城内再另外建设一座新宅子的,被卫宣拒绝了,表示将自己现在住的小院翻修一下再添置一些家具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大婚之前他也就可以名正言顺躲到庄园里去。 因为蔡邕在,正旦拜访还是必须的,卫宣这次登门拜访蔡邕的礼物是一首自己用隶书写的七言诗,汉代还只有宣桃符的习俗并不张贴春联,卫宣纯粹是为了了却自己心愿。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要是被蔡邕逮住谈古论今甚至直接议经他就惨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样的诗歌在这个时代虽然少见,但因为切中时事,能够流传下来的水平肯定是不错的,至少出自一个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人,足以见到卫宣的诗词功底,而且是隶书,蔡邕还算高兴,但蔡邕毫不避讳地告诉卫宣他觉得卫宣送给蔡琰的诗略显浮夸。 不过蔡琰却很喜欢,因为这是一首夸赞美人的诗:“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被未婚夫夸赞为天下绝色,就算父亲一再说浮夸,却坚持将羊皮纸书写的这首诗挂在自己的闺房之中日日欣赏。 卫宣心说老丈人觉得这就是浮夸了,等到那日大婚我将曹子建的洛神赋用到琰儿身上,看你怎么想。当然这是卫宣自作聪明的转移大法,希望蔡邕认为他比较擅长诗赋而不是经传。因为诗歌他可以剽窃,但经书他真的懂不了多少。尤其是跟着时代的读书人说话总是引经据典,他的脑细胞可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还是剽窃一些诗歌来的简单。 wap. /131/131191/31476812.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