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终须一战(下)-《惊雷入汉》
第(2/3)页
“晋国使臣已然返回河北,边境之地必要加强防备,以陛下意思当出一军以敲击晋人,使其收起不臣之心。本将军要坐镇许昌总统全局,不知哪位将军愿意替本将军一行?”
姜维高坐堂上言罢这次出兵缘由,便端起茶盅品起茶来,甚是悠闲。这次出兵不同以往,只是让晋人感到压力而已,并非一定要攻城略地,因此相对往日征伐要轻松不少。
即便如此众将闻言仍是脸色凝重,说起来轻松,真正要达到敲击晋人的目的却不容易。晋人不甘受辱必然有所动作,但两国交界唯有徐州之地是陆地毗邻,余者皆须渡过黄河作战。
黄河之上晋国水军纵横不断,往来巡查甚是严密,想不动声色的潜入北岸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张旗鼓渡过黄河作战更是有被切断后路之忧虑。因此这次作战必然是汉军与汉家水师两路同时作战,而且还要打一个胜仗,这才是难点!
大将文虎在座上道:“两国对峙许久,边境之上耳目众多,想要渡河而战必是速战速决!”
柳隐沉吟道:“陛下只准我等发一路人马,便是要收奇袭之效。老夫观两河地势能够胜任此战之处不多,晋人若有准备,倒不好办。”
看了柳隐一眼,文虎表示赞同道:“官渡,濮阳等地皆是晋人重点防卫之处,若从黄河上游地段渡河又过于危险,能够作战之地恐怕……”
“洛阳!!”异口同声,柳隐与文虎不由得相视而笑,在场众将也是会心一笑。事情本来是有难度的,不过经过文虎与柳隐的一唱一和,这看似困难的事情似乎又变得简单了。
洛阳在重建过程之中,北岸的河内与洛阳可谓隔河相望。选择此发动突袭,兼以徭役百姓作为掩护,倒是有几分出奇制胜的意味。而且汉朝的黄河水师地点便设置在洛阳附近,水军作战也很是便捷。
平心而论,晋国之水师比起曹魏之水军已然有了进步,但大家数量对等的情况下,汉朝水军并不惧怕对手。此处虽然晋军也是重点防范,交起手来胜负仍是未知之数!
姜维微微笑道:“黄河之上晋人处处设防,想要钻个空子不过天方夜谭罢了。此战便由柳隐与文虎将军共同负责,即日启程,务必在五天之内发动攻击。若是耽搁了发兵日期,休怪陛下面前不好说话!!”
众将闻言心中都是一凛,五天的准备时间包括赶路在内,可谓有些仓促。但既然规定了发动奇袭的时间,陛下必然有其用意。因此方才听起来简单的任务,此刻又变得困难起来了。
离开了将军府文虎与柳隐赶赴军中调兵遣将,沿途二人交头接耳不断的交换作战方针。这一次作战关系着日后汉朝行动的基调,更是决定汉晋之间的未来。若是晋国不堪一击,汉朝宁愿拼着损耗自身实力,也要在中原还没稳定之前扫平天下!
可如果晋国当真脱胎换骨,给予晋国喘息的时间也无不可。毕竟时间是公平的,只是在不同人手中有不同的效果。
汉朝强大,晋国弱小,此乃事实无须多言。同样时间之内,自然是强大者获得的资源更多,而弱小者纵然有所进步与强者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这不是时间不公平,只是彼此不同罢了。
许昌的汉军匆匆出发,从其他各地征调的兵力也各自赶赴洛阳而去。五天的时间能够准备的不多,因此柳隐与文虎分头行事。柳隐尚在领兵赶赴洛阳,文虎早已轻骑快行,抢先一步去洛阳准备出征事宜。
在许昌附近的一处庄园内外遍布无数汉家兵将,汉朝大臣何攀面无表情的站在庄园之中,几名汉臣惶恐万分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看罢手中的书信,将其交给身旁的副官,何攀冷冷的道:“既已事汉,何必与晋人私通消息?若忠于晋,又如何屈膝事汉?来人啊,都押回去等陛下发落!”
几名甲士走上前来,把那几名降臣绑个结实押了出去,而在许昌各地这些人的家眷也是在所难逃,纷纷落网。
汉晋之间的关系未曾明朗,晋国留在中原的探子眼线众多,何攀调集呼雷阙的力量几经查访,已然抓了一批又一批的晋国耳目,其中不乏已然投降汉朝身居高位之辈!
然一经风吹草动,晋国耳目们必然偃旗息鼓不敢动作,因此何攀想相信在这中原大地之上,仍有潜伏不动的晋国细作。越是能够隐忍不发的,才越是可怕的对手!
而汉朝想真正的抚平人心,得百姓爱慕,国内稳定发展,仍是需要很长的路走……
……
辽东之地素来苦寒,这个季节虽然是不冷,却也比不上中原温暖。裴秀怀揣圣旨,带着一行车马缓缓赶赴辽东,心中不断计算接下来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又惦记着前方随时可能遭遇的战事。
出使中原无功而返,如今前往辽东游说王戎若再不成功,不用晋帝司马攸处罚,裴秀自己也会觉得颜面无光。裴家的荣耀与裴秀的生死,都在这一行的结果上,完不成这件事儿,自己也无法得到晋帝司马攸之重用。
生存无疑是重要的,汉人的羞辱也是要还的,裴秀对于辽东一行大有把握,但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却毫无信心。眼下的晋**队仍是沿袭了魏国的编制,军中的制度没有什么改变,而优秀的将领越来越少。
与汉军作战并非是有一个马隆就可以的,就好似当年只有杜预一人力抗汉军最终也不过是亡国的下场罢了。若是司马昭没有那般的猜忌,王基与杜预等人联手作战,恐怕汉军仍然窝在荆州,被占据江南的魏人死死的按住无法出头。
一切都成为过去,眼下的晋**队战力几何裴秀并不清楚。想起官渡之地所见的汉军骑射,更是不抱有什么希望。越是如此,辽东一行才越加的重要。把王戎拉拢到晋国这边,攻破汉军在辽东的据点取而代之,既可以抵御汉军,也可以成为抵御外族的第一层防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