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吞吴(五)-《惊雷入汉》
第(2/3)页
罗宪一声令下,三千蜀军趁机攻城,八百精锐正面迎击出城的吴军,而自己带着五千蜀军列开阵势面向吴国援军应战。
八百精锐面对万余敌军也是无所畏惧,区区一千来人实是不在话下。交锋片刻的功夫,吴将被杀军卒受戮,千余吴军近乎全军覆没。而另一方三千蜀军攻打一座几乎没有兵力防守的城池,同样是手到擒来。
反过来战场另一端,任凭吴军攻势如同狂风暴雨,然而面前的蜀军如山岳一般屹立不摇。
罗宪治军之能更在已死的阎宇之上,精心布下的阵势甚为坚固,稍稍拖延些许时间后方已然大定。
短短时间内蜀军由守转攻,吴军正在惊愕间,八百蜀军精锐迎面切入了阵势之中。
崩溃,阵势崩溃,斗志崩溃,人心崩溃,这仗还怎么打?
当吴军残部四散奔逃之时,附近的路口早有两千余蜀军设伏,设卡。这一战,除了战死的吴军之外,蜀军收降吴兵四千余人,一战定长沙!
长沙的吴军兵力不少,桂阳可就差多了。前有零陵的重兵固守,后有长沙作为屏障,桂阳的吴军大半支援二处,留守的吴军不足千人。罗宪留下四千蜀军和一千降兵镇守长沙,自己用投降的三千吴军作为先锋,七千余蜀军随后而行直取桂阳。
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前方零陵尚在苦战,后方却是出现了蜀军。留守桂阳的吴将见状只好出城投降,兵不血刃罗宪连下二郡。
兵贵神速,罗宪再留三千蜀军守卫桂阳,依旧吴国降兵打头阵,自己带着蜀军压阵而行急急奔赴零陵。
长沙也好,桂阳也好只是相对的军事重镇与要地。取下了这两座城池,周围的郡县依旧是吴国的地盘。留兵是为了守卫,出击却是为了把吴军在荆州北部的兵力全数歼灭。
这样一来,蜀军才有足够的时间与气力收服荆州北部的大小城池,而吴军也再无抵抗之力。
零陵的吴军在伍延的带领下占据要道,与蜀军形成对峙之势。怎奈蜀军利用这段时日,平定了武陵各处不说,更是联络收买了武陵蛮夷作为蜀军的战力。
这些蛮夷长期生活在吴国的统治之下,本来应该是协助吴军的。可平日里吴国对待蛮夷的政策就是镇压压迫,蛮夷不仅要出钱财还要出人力。如此的蛮夷政策,自然是不得人心的。
当你强大的时候,蛮夷慑服于威势不得不从,等到眼下形势有变,反而是外来的蜀军更让蛮夷觉得亲切——当然,伍延并不知道蜀军也是恩威并施才搞定的武陵蛮夷——拥有精锐之师的蜀军早被蛮夷奉若神明了。
蛮兵悍勇,蜀人狡诈,二者各逞其能让吴军疲于应付,战败只在早晚。伍延频频催促后方调兵支援,可调来的却不是吴军,或者说是投降蜀军的吴军。罗宪数百里急袭早是强弩之末,然而吴军的防线也早已岌岌可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罗宪这边这好赖不计也是近万人的队伍。里应外合之下,吴军大败,伍延被罗宪立斩马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