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兵进潼关(下)-《惊雷入汉》


    第(2/3)页

    无论选择何处,都要尽快决定,羊祜军败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魏国,若是行动慢了,被魏人有所准备,那就失去了奇袭的效果。

    ……

    刘禅在选择,吴军同样如此。施绩与留平等人商议数日,最终是决定向许昌进发。西线的蜀军和司马昭,钟会缠战,蜀主刘禅的军队也在西城一带迎击魏军,东侧是陆凯围攻寿春,陆抗攻取石阳,趁着四处开战的状况下进军魏国都城许昌是最佳选择。

    一旦都城受到威胁,魏国君臣会是怎样的态度?各路人马退保许昌,调集援兵来救这是最基本的态势,也是必然的调动。吴国只攻击这一处,却使得魏国各地的军队都要受到影响,在战略上也是极为高明的做法。

    南阳,义阳两郡陷落的消息早早传到了魏国都城许昌,本来暗喜司马氏吃了败仗的魏主曹奂终于也是慌了手脚。吴国十几万大军近在咫尺,许昌城中的魏兵似乎并不多,这该如何是好?

    司马氏吃了败仗诚然让自己欢喜,可危及到魏家的社稷和自己的安危,这种事儿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不仅是曹奂发慌,许昌上下的大臣百姓都是感到惶恐。各地战事频繁,作为许昌门户的南阳与义阳两处大郡不到半月就尽数丢了,简直是骇人听闻。

    司马炎愁眉不展召集众臣商议对策,许昌城中的兵力只有两万,南乡郡方面临时招募青壮也才凑出三万余人,其中两万多人都是新兵,战力不言而喻……

    各处同时开战,而且迟迟没有击退吴蜀的消息,这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朝堂上群臣议论纷纷争执不休,有人提出了迁都到邺城暂避吴蜀的锋锐,有人则坚决反对,认为一旦迁都等于向天下人示弱,届时黄河以北恐怕都不会是魏国的地盘了。

    司马炎做不了主,也没法做主,接下来的安排涉及到魏国的整体战略,这个主意只有司马昭拿。司马炎不敢怠慢,连忙把各处的军情和兵力部署写成折子,差人紧急送往潼关,让父亲司马昭决定。

    公文送了出去,司马炎没有闲着,这种局势也是闲不得。吴军说不定何时就打将过来,据说吴人用的投石车和蜀人用的如出一辙,这是最为棘手的所在。许昌也是一座巨城,城中的人口超过了长安和洛阳等地,魏国各处官僚士族的家眷大部分都在许昌。

    就算许昌只有两三万兵力,真要是守起来,凑足十万人守城也是不难。作为魏国的都城,城中权贵世家豪族的利益和魏国紧紧绑在了一起,振臂一呼之下人人都可上战场。这样的凝聚力绝对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再加上武库钱粮充足,四周水陆交通发达,和敌军耗上个几年不成问题。

    关键便在于如何应付吴国的投石车,这东西把长安砸个一塌糊涂,巨大的杀伤力和震慑力是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抗拒的。这本不是应该存在的东西,却偏偏被刘禅挖了出来……

    ……

    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说的便是潼关。潼关雄踞秦晋要冲之地,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高原,内有数出天然沟堑为倚仗,是一处天然要塞。蜀汉人马和异族联军浩浩荡荡的进入潼关地界,沿途不断的派出斥候侦查魏军的动向。

    攻克潼关除了用重兵,便是需要投石车发威。就算潼关是一座山,也有被砸平的时候。这个道理蜀人懂,魏人也明白,所以在野战中需要格外的小心防范,一旦投石车被魏军袭击毁灭,那么潼关攻略就不好实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