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交锋(上)-《惊雷入汉》
第(2/3)页
出兵北伐关键在于策略,更在于投入的国力。以往姜维兵力有限,所以每每被魏军料中,做好防范。如今刘禅带着全国倾力支持北伐,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只是祁山和骆谷的疑兵便投入了六七万人。这比平时姜维北伐的主力军都要多上几万人。
光有兵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人力运输补给军需,才能持久作战。否则粮草用尽,只有退兵回川的结果。为了解决川中运输难的问题,当年的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所谓木牛,流马是两件运输工具,利用了齿轮的原理作为驱动行进。在崇山峻岭的运输路途中,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就可以运送相当的粮草。比起常规的运输工具要省时,省力。
同样是十万军队的粮草补给,正常的运输方式要二十万人甚至更多才能解决。可使用木牛流马之后,四五万人的运输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更为及时和迅速。
马钧入蜀后仔细研究了木牛流马,对于诸葛亮的巧思是赞不绝口。与诸葛亮相同,马钧也是善于利用齿轮作为机械的动力。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最为先进的科技知识。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为基础,马钧做了性能上的改善,如今的木牛流马比起诸葛亮时期更加的便捷和省力。节省了人力,战事对于国内的农业生产影响便减少了许多。这也是朝中不反对北伐的原因之一。
没有了后顾之忧,战略上的施展空间便随之增加。不再像以往般需要速战速决,蜀军的战略显得更加从容不迫。相反魏国面临东西两线的压力,反而希望蜀国能速战速决,可惜是难以如愿。
留守在西线的魏军将领绝大多数都参与过伐蜀之战,川路的艰难和运输的苦处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就算刘禅亲自出兵北伐,包括陈泰在内的所有魏将都认为固守是最为安稳的策略,因为蜀兵不过一两月的功夫就会粮尽而退。
刘禅的大军就屯驻在武功城下,魏国武功守将爱靓闭门不出。陈泰的五万大军屯驻在武功的东侧,与武功城形成了犄角之势,对峙蜀军。关彝,文鸯轮番去魏军营前叫战,陈泰根本不予理会。只是不断的加强防御,与蜀兵消耗时日,等着蜀兵粮绝而退的那天。
从根本上讲,陈泰的策略并没有错。双方兵力大致相等,一旦交战死伤再说难免。左右蜀兵的粮草有限,何不等其自动撤军?节省军力也是当务之急,毕竟东方的战事还没有好转的迹象。
安汉将军张微指挥蜀兵不断搜寻邓艾等人的踪迹。虽然蜀兵熟悉山路,然而川中茫茫大山,要搜寻几十人谈何容易?一连数日都没有进展,无奈之下张微只好不断的扩大搜寻范围。邓艾虽然身处死地,然而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是陛下的旨意,不可违背。
又过了数日,有蜀兵在山川中发现了魏军士卒的尸体,尸体已经露出了森森白骨,依照推断多半是人为造成。茫茫大山之中,不敢生火造饭,只依靠野果山菜任谁也吃不饱。在这个时代人吃人也是常事儿,尤其是东汉末年就算是易子而食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
张微深知邓艾狡猾,不敢放松警惕,依旧是保持各个方向的搜寻力度和范围。果不其然,在发现魏兵尸体的方向,一连几天都是毫无所获。而在另一个方向则是有了新的发现,十几具魏兵的尸体被蜀兵找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