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民亦有责(1)-《惊雷入汉》
第(2/3)页
南营和西营的魏军略作商议后很快有了动作。南营方面由奋武将军石苞亲提四万人马赶赴东营支援王基。西营则由兖州刺史州泰带着四万人马逼近寿春城下。对于两路魏军的动向,城头之上的淮南军看的一清二楚,情报很快传到了东城下指挥大军的焦彝手中。
十万淮南军背倚寿春城作战,正面是王基的东营魏军,侧翼是石苞的南营魏军。两路魏军加起来也在十万左右。焦彝指挥大军分兵而战,死扛两路魏军,摆出一副消耗的样子,也不急着突围。王基,石苞等人心知淮南军在此拖战必有打算,无奈眼前淮南军势头正盛除了专心抵御别无他法。
杨虎在阵前与王贲,王敬两员魏将厮杀不休。杨虎正是壮年弓马娴熟,一杆大斧势可开山。王氏两员小将虽是骁勇,但经验和力量都难以和杨虎相提并论,双战杨虎仍是处于劣势。三匹马走马灯般的转圈厮杀,不觉已经深陷魏军阵中。
十几万人马越战越久,此进彼退,彼进此退往来不休。时间一久淮南军底气不足的问题逐渐开始显露出来。大家抱着突围的心思猛冲猛杀,只有初期夺取了魏军阵地。之后便是再无寸进,被魏军牢牢的按在当中,冲突不出。这时不少军卒将领都看出了原因所在,非是自己不卖命,而是上级并没有组织大家继续突击。
淮南军采取消耗对方军力不急死伤的作战方式,初期是很见成效。王基的豫州军团精锐正面阻截成功,可付出的却是成片成片倒下的精锐战士。淮南军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少兵将缓过劲儿来不觉放慢了手脚。嘴上来不及说,心里都有了怯战的心思。
在阵后指挥的焦彝看出大军懈怠,暗道皆是无用之兵。于是目视施全,施全会意双手抱拳深施一礼,提着大刀翻身上马。喝道:“儿郎们,随老子杀出一条活路!”得到充分休息的近两万淮南精锐闻言都是振臂高呼,随着杨虎向魏阵杀去!
对面的王基也是看出了门道,淮南军阵型一有变动便示意陈骞带着骑兵出击。同时王基的中军只留下三千余人,余者也是尽数向前。
面对淮南精锐发起的冲锋,惨烈交战中的魏军难以抵挡,接连的败退。原本有了怯战心思的淮南兵将看到己方精锐如此威猛,又重新恢复了信心,也是跟着拼命前冲。心里都在想着能否借着精锐在前的机会逃出生天。
淮南军撞阵而入,与杨虎交战的王贲王敬都是吃了一惊,手上难免有些慢了。本来二人便是处于下风,杨虎又怎会给二人迟疑的机会?只闻一声暴喝,王敬被杨虎的大斧砍在肩膀之上,倒栽马下。见到同伴坠马,王贲更是慌张,虚晃一枪拍马便是要跑。没跑出多远只觉得身后风声响起,杨虎的大斧剁在自己后背上,喉咙一甜也是跌落马下。斩了二将杨虎斗志高昂,一骑当先杀入魏阵。
豫州大将王冲正指挥众军列阵抵御对方的猛攻,远远望见族中的两员小将落马,心急如焚。投军之前族中的兄弟把这两个孩子托付给自己照顾,如今竟是双双殒命沙场,回去要如何向族人交待?
陈骞的铁骑和魏军东营最后的人马也投入到战阵之中。淮南军以步卒居多,冲击了一阵便撞上了陈骞的骑兵。步骑异势之间,即便淮南军是精锐之师,仍难以抵抗魏骑。一时间攻势受阻,伤亡不断。战场极大但到处都是厮杀中的双方兵将。魏骑只能前冲无法横向支援,虽然与魏骑交锋的淮南军受到了压制,但其他区域上仍是魏军节节败退的迹象。
侧翼的石苞并没有投入主力作战,只是威胁淮南军的侧翼,减轻王基正面防守的压力。焦彝突然发力,命令精锐正面突击,整个战场的运动方向压向了正面的王基军。石苞叫了声不妙,一马当先,所带来的四万魏军全部投入了战斗。誓要拖住淮南军向前的步伐,同时针对焦彝所在的中军发起猛攻。
中军所立的大旗是诸葛诞的旗号,实际上指挥的却是焦彝。焦彝藏身在大军身后始终不露面,魏军也判断不出指挥人马到底是不是诸葛诞。石苞瞄着淮南中军阵地的方向进军,也有一探究竟的想法,不过主要目的还是夹击淮南军。
城头上的淮南军看到南侧的魏军冲向焦彝所在,于是令旗一变。只见城门再开,淮南大将李平带着五六万人突出城外迎向石苞的军队。见淮南军人数众多,石苞不禁冷汗之流。城中的淮南军一共也就是十五六万人,目前看来就算城中还有人马也是不多。于是急忙差遣传令官去城西求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