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双刀争锋-《叱咤》


    第(2/3)页

    在对视了数秒钟之后,两人不约而同的忽然发出大喝之声,双手抱刀,向对方奔去,只听得“铮铮铮”几声,两人挥刀互砍,片刻间就交击出数刀,两把刀都迸出了星星点点的火花。

    在这几刀之后,张浩天的手臂与握刀的虎口已经有些发麻,而反观陈凌龙,脸色也是微变,显然知道在臂力上羸不了自己。

    此刻,陈凌龙又发出了吼声,反手撩出,挑向张浩天的小腹,来得是又疾又快。

    张浩天连忙挥动着“狼王刀”向下格去,然而,陈凌龙的刀并不用老,蓦地变挑为削,砍向他的腰臀之处。

    这一下的变化突兀而灵动,竟让张浩天来不及应招,只得退了一步。

    虽然避过了此招,但张浩天是暗暗心惊,要知道,陈凌龙手中的“龙形刀”至少在二十斤以上,如此沉重的刀,可以把刀势掌控得这样娴熟,变化如此快捷无碍是极难的,如果换着自己用这一招,虽然可以施展出这变化,实不如陈凌龙这般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行家出手,一眼便明,一招之下,张浩天就知道陈凌龙的刀技的确在自己之上,不敢大意,右臂挥出,挽出三个刀花,在陈凌龙的头上飘忽吞吐,这正是“王家刀法”中的“空中雁出顶上飘”,虚中带实,实中带虚,可以将敌人的上半身尽罩于刀锋之下。

    张浩天虽然自创出了“血狼刀法”,不过那是根据蒙古弯刀的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创出的,但是,对于一个练刀者来说,十余年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开山立派,自创武功的境界,他心里也深知“血狼刀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用于对付普通的高手或许没有问题,可是与陈凌龙这样正值壮年巅峰之时的用刀高手厮斗,必然会破绽百出,还是用练得最熟悉的“王家刀法”来得更稳妥一些。

    瞧着张浩天挽着刀花在自己头上盘旋,而三朵刀花之中,只有一朵是实的,一但落下,就要让人身首异处,陈凌龙叫了一声:“好刀法。”龙形刀向上刺出,正中右边的刀花,而在一瞬间,所有的刀花都消失了,他这一刀,竟准确无误的判断出了张浩天真正要进攻的方向。

    张浩天深知陈凌龙无论刀技还是经验都在自己之上,而自己若想支撑下去,唯有借着“王家刀法”的精绝与之游斗,当下在被陈凌龙刺中刀身之后,“狼王刀”蓦地收在了胸前,跟着向对方的胸膛颈喉处搅去,已经由攻上路的“空中雁出顶上飘”变成了攻中路的“伏身盘刀拜观音”。

    瞧着这样的刀法,陈凌龙又叫声好,龙形刀一挥,便架住了他的刀背,然后将刀一滑,顺着他的刀背削向他的右手腕,张浩天的刀再无法递进去,赶紧又是一缩,扬刀将陈凌龙滑来的刀荡开,而陈凌龙并不想和他双刀硬拼,刀被荡开后,顺势又朝着他的颈部斜劈而去。

    就这样,你来我往,雪光闪动,不出十分钟,两人已经斗过了三十余招,旁边观战的诸人,刚才看过黄彪与李长荣的南北洪拳已经是目驰神眩,而如今看着张浩天与陈凌龙斗刀,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了。要知道,虽然中国的武学一途不仅有传统的十八般武器,还有无数奇门兵器,但江湖上用刀剑之人占了八成,到了近代,长剑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黑道相争,手枪占其一,拳脚占其二,棍棒占其三,而砍刀却是最多的,占到了四成,只是大家平时相见的刀战,几乎没有什么刀法,凭的只是气势,力气,反应,经验,乱砍乱劈,十来招就可以分出胜负,就算是有练过刀法的,五十招以内也能分出高下,可是场中两人如此重如此快变化如此多的刀法比斗,实在是第一次见到,这才明白“南浩天,北凌龙”之说当真非虚,别说两人现在拥有的势力,便是身手刀法也非他人可比。

    目睹到这样的情景,一些上海的黑帮老大目光闪烁,显然在重新思索凭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够抵挡两帮人任何一帮的进攻。

    王彬跟着张浩天学过一些刀法,面对着这样罕见的高手相斗,一直是不眨眼的观摩着,但五六十招过去,场上的两个人还是分不出胜负,瞧着黄彪已经裹好了伤,坐在离自己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凝视着场中的龙争虎斗,赶紧走了过去,忍不住道:“黄长老,你的功夫和经验最深,你说说看,老板能不能羸这个陈凌龙?”

    黄彪虽然受伤不轻,但关心着这场生死之斗,是以谢绝了范兴安送自己到医院去的好意,在包扎之后继续留场观战,他虽然不练刀法,但深谙武学之理,已经看出了陈凌龙在刀术的造诣上比张浩天要高,完全到了收发自若,随心所欲的境界,而张浩天只是仗着一套精绝的刀法在支撑着,可是,对于陈凌龙这样的刀术高手来说,只要对方施展了一遍所学,就可以摸索出其中的脉络,哪怕是张浩天同一招的刀法有着不同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刀招相异,但刀意相同,普通的用刀之人或许搞不懂,但遇到陈凌龙这样的高手,那是非常危险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张浩天已经占了下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