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始科举考试-《贞观天子》


    第(2/3)页

    考试时间,三天。

    上官仪轻轻吸口气,打开文卷,开始阅题。

    须臾后,他不经感叹,果然如他和马周猜测的那样,每一道题目都包罗万象,其难度之大,让人头晕目眩。

    比如其中一道填空题,问的是长平之战共有多少位主将参与。一般人看见题目,肯定会下意识写‘白起’‘赵括’,但实际上答案远没有如此简单。

    因为他和马周研究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不一样。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是填空题却有多个答案。

    如要拿下每道题的五分,那就必须要写四个以上的答案。想到这里,他在白起,赵括之后,默默添加上廉颇,王龁。

    一道题目,便涉及多个人物,一段史实,这其中讲究的知识面之广泛已经不能用复杂来形容,应该是极度复杂。

    时间走的很慢,却又很快。对于那些下笔如有神的士子来说总觉得时间很快,而对那些知识储备不够的士子来说,时间走得很慢。

    半天过去,已经有人忍不住发出叹息声。更有甚者,准备放弃此次考试。

    皇帝李智云,这次也来视察考场了。不过他来的时候,不准其他人跟随左右,穿着素袍,如同一名小官,带着侍卫,如同巡考一般在考场内走动。

    有的时候,他会停下看看那些士子写的答案,有的时候,则会命人送那些不想考下去的废物出去。

    注意到他的士子,基本上是摆烂的家伙,因为真正用功的士子正在头脑风暴,想尽一切办法解题。

    巡视一遍,以他所观,大部分士子其实都没有考高分的能耐。这一次,说不定能考两百分以上的更少。

    毕竟,他要的是尖子生,不是中等生。

    如果要中等生,完全没必要举行长安大考。地方世家提供的人才便足以治理地方,何须如此麻烦。提拔寒门,眼下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寒门子弟太少,斗不过那些世家。

    他要做的,是让科举越办越好,制度越来越完善。如同战争,站好阵地,扎营,打一场长久战。

    走出考场之时,魏征和杜如晦俩人早已在外等待。

    “陛下。”

    “免礼。”

    杜如晦道:“陛下,此次的试题,难度不下第一次啊。”

    “朕知道。”顿了顿,李智云笑着道:“你推荐的那个上官仪答题还不错,看来你很看好他。”

    杜如晦摇摇头,言道:“不瞒陛下,臣与其相交甚少,而杨相对其知之甚多,臣族中子弟,无梓材以侍陛下,只能信杨相一次,为陛下举荐人才。”

    “是么。”李智云笑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