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西北孤忠-《民国诡闻实录》


    第(2/3)页

    往前回溯,王道士介绍河西的吐蕃浮屠时,曾经说过吐蕃占领河西的故事,其中,就提到张议潮家族复兴唐土、保卫河西的故事,只是当时还没来得及细说,眼下,这幅壁画的内容中有“归义”两个字,必须的好好说道说道:

    安史之乱后,吐蕃趁着河西精锐入关平叛,掐断河西走廊与关中的联系,经历几十年,逐步蚕食河西诸州,最终吞没河西走廊。

    自此,河西沦陷敌手,前面说道,吐蕃人对河西旧地的统治极为简单粗暴,取消了一些行政建制,代之以牧区制度,把河西分为各大牧区,分配给吐蕃国的上层贵族。

    在此基础上,河西旧地的唐朝子民,迎来了最残暴的统治。

    根据历史典籍记载,被吐蕃统治的河西诸州中,少壮者沦为奴隶,整日放牧打猎种田,所得皆被贵族掠夺,只能留部分口粮予以糊口,至于那些不能耕作劳作的老弱病残,往往会被贵族的拥趸和部曲随意殴打折辱,挖目断足,随意抛弃者不计其数。

    这样的统治,几乎可以算作是文明的倒退,沙洲百姓更加思念故国,不肯服从吐蕃统治,只是,当时的吐蕃国力强盛,沙洲百姓的多次反抗统治,全被吐蕃贵族弹压下去,不得解脱。

    直到大中二年,吐蕃国力开始衰退,再加上吐蕃贵族内部倾轧,他们对河西的统治这才有所松动,恰逢此时唐朝国运好转,唐皇命凤翔节度使崔珙收复原州、威州、扶州等地,同时,也收复了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萧关等七关。

    国运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唐朝将军这二三年来的节节胜利,既让皇庭看到了国运蒸蒸日上的利好局势,也让百姓意识到吐蕃大势已去,河西人民在几十年里不断反抗吐蕃的统治,终于看到了反抗胜利的一丝曙光。

    他们在等,在等几十年内,可能出现的收复唐土之机会!

    很快,机会就来了!

    吐蕃内乱频繁,诸将领各自为政划分地盘,将领论恐热带着自己的五千吐蕃骑兵,一路从吐蕃高原下到河西走廊,沿途为劫掠财富,不断侵扰河西的瓜、沙、鄯、廓、甘等八州。

    河西的老百姓,本身就已经对吐蕃贵族的残暴统治十分不满,因吐蕃内乱,论孔热继续骚扰百姓的行为,让河西百姓恨透了他,一口银牙咬碎都不解恨。

    生长于沙州的豪族张议潮,看准了吐蕃贵族和将领的行为,已经引起民愤民怨,在大中次年,散尽家财招募勇武之人,率领他们和沙洲的百姓,在沙州城发动了起义。

    古语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张议潮为人刚毅义气,他的起义一呼百应,很快聚集了不少反抗吐蕃贵族的江湖豪强,哪怕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也愿意拿起弓箭和刀枪,跟在张议潮身后保护沙洲,抗击吐蕃。

    经过奋勇抵抗,他们驱逐了位于沙洲城内的吐蕃守军,这些吐蕃军没想到一贯被他们蹂躏的唐朝子民,会变得如此勇武,震撼之下也深感屈辱,这些吐蕃将领继续调集周围的兵力,想继续打下沙洲,惩罚叛乱贼徒。

    他们哪里知道,张议潮的叛乱不是一家一户的争权夺利,而是千门万户抗击敌军、保护家国的背水一战,胜则复国,败则自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