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永历四年》


    第(2/3)页

    听到这话,顺治拊掌而赞。新军的编练能够得到他肯以及大力推行,说到底,刘成提出的编练新军,其实也是在为他争取更多的八旗人心。

    唯有如此,他的皇位才能更为稳固。当初仅仅是刘成多说了那么一句话,顺治就大方的将旗从正红旗这个下五旗的旗下官抬到了上三旗的正黄旗,编练新军的圣旨上还特别注明了要将刘成从牛录章京升迁到梅勒章京,正是因为刘成的提议有利于强化皇权。

    此时此刻,刘成又在皇赏的时候来了这么一手,即便不明白也不知道洗脑这个词,顺治有能理解这份用意以及这份用意所能够促成的实际效果。

    就像八旗军骑射无双,其实在辽东,八旗军主要还是以步战为主,随后骑兵追击,有时候盾车没有运到都未必能打赢。至于单纯的小规模骑战,有时也未必能打得过那些明军养出来的精锐家丁。但是只要说多了,人们也就真的信了,甚至京城的百姓还有八旗军能够站在奔马上射箭而箭无虚的说法,这等连顺治自己都不信的鬼话却早已深入人心。

    “爱卿真乃朕之腹心,若能立下功勋,朕以为日后便是抬旗到满洲八旗,甚至是上三旗也不是不可能的。”

    偌大的萝卜砸在头顶,刘成当即就愣在了当场,待他反应过来,亦是连忙拜倒在地,口口声声的无不是要为顺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语。

    校场上,君臣尽欢,大军组编完毕,今天接了皇赏,明天便正式开始练兵。士卒们返回营房修整,明天开始的训练,其强度是模仿江浙明军的,刘成拿出训练计划之后也着实让其他八旗将领面色不愉。不过,新军乃是八旗亲贵们寄予厚望的,训练自然也是势在必行。

    顺治一行回到皇宫,刘成还在大营,除了因反对无效而称病在家的常阿岱以外,此刻大殿里只剩下了满洲的亲贵和重臣,莫说是汉人了,就算是蒙古人也是一个也无。

    今天的大营一行,顺治和亲贵重臣们很是满意,那支新军本就是精锐,如今看来,刘成至少稍显手段,军队的士气就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对八旗军而言乃是极大的好事,尤其是现在这般士气低落,更是难能可贵。

    “皇上,奴才以为,最好用绿营编练一支如浙匪编制的军队来作为陪练,只要新军确实能够压制浙匪,再行扩军。届时此军一成,浙匪自是不在话下。”

    “皇侄言之有理,其实刘成那个奴才也提过此事,只是现在国库吃紧,陪练的绿营只能编练出一两个局来。说到底,还是要看郑亲王、鳌拜和刘成那奴才的手段。”

    顺治知道,他的侄子富绶如今是有心在新军编练成功后独领一军的。不过比起这个没有太多军事经验的侄子,顺治更加看好郑亲王济度、信郡王多尼和贝勒屯齐的,这三个人都是上过阵的,总比富绶要靠谱许多。

    不过,他也是需要富绶的镶白旗支持的,对于这份殷切也有所暗示,至于什么时候让其真的领一支新军,那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皇上,奴才觉着,还是要让郑亲王和鳌拜那个奴才看紧了那个汉狗,新军是咱们八旗的,可不能让他在其中有太大的影响力。”

    防范汉人,这是满清的传统。当年的汉军旗虽然不断扩张,但是汉军旗的那几个老资格武将却无不是被皇太极来回来去的打压。入关之后,汉军旗再度大幅度扩张,兵力很快就过了满洲八旗,但是武将们分驻各地,也是时时打压,为的就是防止出现汉军旗摆脱满洲八旗制约的危险状况。

    “皇兄放心,朕已经知会过郑亲王,也告诫过鳌拜。对于汉人,咱们能用,但也是要防着的。”

    “皇上圣明。”

    兀自喝了口茶水,有些凉了,顺治刚想要责骂身边伺候的太监,却想起了此番乃是亲贵们的秘密会议,就连那些太监也都已经被赶出去了,现在回来也有一小会儿了,茶水不凉也早就凉了。

    眼见于此,顺治干脆也不喝了,便向在座的亲贵重臣们继续说道:“诸位亲贵都看到了,新军算是有了一个架子。这是咱们八旗的希望,日后能不能战胜浙匪就看他们的了。但是现在国库日渐空虚,朕的内库也撑不了多久,开源的事情还是要尽快着手的。”

    “皇上所言甚是,奴才也觉着是要尽快着手行事。不过刘成那奴才提的借款,现在只怕不太好办,奴才倒不怕那些士绅富户不借,怕的是把他们惹毛了,万一把浙匪招来,咱们大清还没准备好,若是未能取胜,可就是灭族的大祸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