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新酒-《永历四年》


    第(2/3)页

    帐内动静一起,马信的亲兵便冲了进来,将刘希圣的尸身拖了出去。马信将佩剑一收,回头看过,却是一片的目瞪口呆,其中临海县知县徐钰更是双手捂着口鼻,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大帐中的那一滩血迹,颤抖得几乎不能自已。

    “尔等若是配合,自不会落得刘希圣这般下场。相识多年,本帅知道,各位都是聪明人,想来也不会再让我马信为难了,是吧。”

    半个时辰后,马信的四个亲兵各自携带着一封书信离开了大营。其中有三个直接离开府城,分别向着西面、东面和南面而去,最后一个倒是没有离城,而是去了城里的另一处军营,那里面驻扎的,乃是兵备道傅梦吁直辖的一个守备的兵力。

    兵备道标的编制是一个守备两百战兵,中军守备叫做郑之文,与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个剧作家倒是重名重姓。此人久在此间,在军中也有善射的名声。而现在,他的这一标兵也是府城之内唯一的一支不在马信麾下的清军。

    原本的历史上,马信率部反正,本已诱来了郑之文,结果却被他一箭射来,逃回了本部营盘,带着部下逃出了府城,导致了马信未能裹挟更多的清军反正。此番由于陈文所谋甚大,未免横生枝节,马信便没有与这些文官一道将其招来,而是等拿下了傅梦吁这个顶头上司后名正言顺的将他传唤过来。

    傅梦吁的命令一到,郑之文不疑有他便赶往马信的大营前来“襄赞军务”,只是待进了军营,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这份疑惑始终萦绕在郑之文的心头,直到进了大帐,看着帐内的四个文官那一脸的死灰,再看了看地上尚未凝固的血迹,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郑守备,浙江安远侯、福建漳国公已经派出大军合攻台州,不日将至。本帅与在座的各位台州父母为保全本地百姓,已经商议着打算举台州一府归顺大明,你可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参详一二。”

    看了一眼傅梦吁,郑之文咽了一口唾沫,继而恭顺的回答道:“卑职谨遵马帅、兵宪号令。”

    “很好。”

    说罢,马信便给一个面生的军官使了下颜色,让此人跟着他的一个亲信部将带着军队和郑之文前去接收兵备道标营。

    郑之文并非是马信的亲信,甚至二人在此之前连个统属关系都不存在,此刻马信派人监视着他一同返回驻地,自然也是应有之意。

    道标营共有两百余人,吃完了空饷,也就剩下一百多人,此番马信的亲信军官带着两百多战兵,手上还有郑之文这个守备,虽然还称不上狮子搏兔,但是马信现在却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将城中的清军全部裹挟起来,所以为防万一,还是选择了先解决郑之文的这支道标营,把最有可能会威胁到计划的变数解除掉再说,

    一路上,马信的亲信起初可谓是绷紧了神经,倒是郑之文还在和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虽然谁也没提刚刚生的事情,但是同为守备,郑之文的谄媚之意却还是让这个亲信军官放下了一些警惕。

    两个军营分别在府城的两侧,穿城而过,很快他们就接近了那片道标营的营区,甚至已经可以依稀的看到守辕门的卫士正依在那里如磕头虫一般打着瞌睡。

    “此番事了,老哥必得马帅大用,便是北边的那位也定有爱才之心,到时候老哥可别忘了小弟啊。”

    “郑守备说笑了,我等只是马帅部将,阁下独领一部,重用二字,也理当先应在阁下的身上才是。”

    二人照常交流着这些无谓的恭维,可也就在这时,郑之文的面色一变,望向那亲信军官身后,随即高喊了一句。

    “马总兵,您怎么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