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新智脑-《迷失在星空》


    第(2/3)页

    人类基因研究所生物芯片实验室在调整后期划归人工智能研究院,改名叫生物计算机研究所,并从生物学部和相关机构抽调精锐力量加入。古里古怪的脑科研究所正式解散,下属机构划归理论研究所,包括被高层认为神经兮兮的灵魂实验室。

    艾玛.杜波依斯改任生物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原生物芯片实验室主任万伟晨任副所长,来自纳米科技研究院的荷兰人格伦.比克也委屈地当了副所长。这个女生扎实得厉害,久经考验的万伟晨在比试后认输,再说他也不擅长整体设计。比克博士是研究dna计算机和细胞生物计算机的专家,他的管理能力不算强,因此没有争老大的想法。年轻人带中年人的团队在研究院里很常见,大家习以为常,不少老研究员都在祈祷不要再进太多的顶级高手,能力差距会让自己很没面子。

    公司在生物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虽迟,但成果不少,不过从没有系统研究过生物计算机,这次算是由军工进入民用领域,起点非常高。

    生物芯片是科学家利用蛋白质的开关特性、以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制成的集成电路。使用生物芯片的计算机称为蛋白质计算机或生物计算机。

    公司目前研发出的生物芯片是生物存储芯片和生物cpu,辅助芯片没有研发过,都是利用人体脑部的神经及细胞组织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生物芯片的种类远不止这么多,像合成蛋白芯片、遗传生成芯片和红血素芯片等都比较常见,公司在市面上买过类似的产品。

    从理论上来说,用蛋白质制造的芯片,在1平方毫米面积上可容纳数亿个电路。因为它的每个存储点只有一个分子大小,所以存储容量远远超过普通计算机。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评估表上,生物存储芯片是与原子硬盘并列的技术,各有优缺点,容量更大,但没有原子硬盘稳定,而且有使用条件限制,寿命不长。

    超密度光存储则是研发的终极目标,这个领域的困难重重,也许理论推导本身就有问题。光存储实验室主任熊丰盛很奇怪李庄的信心,他没有问太多,老大支持,又是自己的本行,搞起研究来心情舒畅。

    生物芯片是这两年世界上热门的课题,传递信息时阻抗小,耗能低,而且有生物的特点,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它可以与人体及人脑结合起来,听从人脑指挥,从人体中吸收营养。以蛋白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只有硅集成电路的十万分之一,可以达到比人脑思维还高的运转速度,元件密度比大脑神经元密度高100万倍,传递信息的速度可想而知。

    科学家们以前描述这种电脑的前景时,立了很多牌坊,比如用到医学上,使盲人复明,使人脑的记忆力大幅提高,可以增强体质等等。

    第一部具有完整意义的生物电脑五年前由花旗国科学家制成,初生的婴儿脆弱,闹过笑话,但研发机构前赴后继,水平提高很快,只是销量很小,维护麻烦。使用混合芯片的生物仆人工作稳定,虽不是大众消费品,但普通民众仍看到了生物战斗机器人的潜力。

    生物电脑刚出现时便被不少媒体认为是危机,大批特批,因为它有可能使普通人被控制,生不如死。很多人则认为如果将人造的生物电脑植入脑部,一旦出现运行故障,将极大地影响大脑的运作,轻则瘫痪,重则丧命。它的功耗和稳定性到底怎样,不是普通人能搞清楚的。跟宣称的众多优点相比,军事潜力更大,人类社会的稳定又多了变数。在不少人的眼里,生物科技发展到巅峰,也许就是人类社会的终结。他们在媒体上呼吁禁止生物电脑方面的研究,因为生物电脑的众多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以碳纳米管替代硅做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是很早就开始的研究,现在可以做到超低能耗。前沿研究的分子、光子和量子等三种计算机中,以生物分子计算机最成熟,也最尴尬,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因为人类是碳基生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