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锦上添花-《迷失在星空》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t大出的杰出人物不少,从政者比比皆是,装模作样以为别人都是笨蛋的官僚很多,科研方面的杰出人才除了偏执型、既得利益型和在特殊单位无法选择的基本上都移民走人,像周奇森也是其中之一。李庄不怎么管事,周奇森和大面领衔,由下属单位总裁和副总裁组成的七十七人联席会议是联合技术公司这个庞大集体事实上的管理者和权力人物。

    以前华夏不错的时候,联合技术公司就是只小猫,不过现在已经变成了老虎,而且是一只大老虎。对t大来说,周奇森是t大在国际上最有名的毕业生,管理着一家综合研发实力不逊于华夏的超级大公司,地位稳固。

    无论是作为富豪的身份,还是作为科学家、大公司总裁的身份,都让周奇森拥有了一种堪称完美的光环。他的历史被人翻出来,反复研究和评论。近年来日渐变质的t大把周奇森当成了一根救命稻草,以挽回自己的声望。

    周奇森回访母校时意外的发现自己挂在学校名人榜上,而且位置很靠前,便有些惊愕。他确实出身这里,无法否认,现在也算名人,但学校领导这样擅作主张,让他有些不高兴。郁闷的是,有气也不敢发,免得有人又借这个来指责他。国人喜欢盖帽子的毛病老早就有,但从某特殊时期开始,就变得越发的严重。

    周奇森没吭声,t大领导便以为他同意了,在招生广告及媒体上大肆宣传包括他在内的优秀毕业生。牛津很淡定,他们的毕业生中名人极多,但仍然忍不住给周奇森颁发了一个名誉博士的头衔,以显示牛津的经历才是周奇森事业的起点,t大只是浪费人才。uwa不敢跟牛津比,但还是表示,周奇森是uwa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

    牛津是周奇森读研时的母校,博士读了一年才回国的,同学朋友很多,还在牛津工作的导师对他有大恩,当年没少资助他,这个名誉证书不得不领。

    t大领导脸皮很厚,说牛津装模作样,uwa占了就近的便宜,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周奇森主要在本校学习的经历。牛津的管理层懒得理这帮根本不是学者的家伙,uwa也觉得这样下去没意思,漠视t大的挑衅不再回应,知道他们是想把事情闹大,为自己谋取利益。

    名校之间的宣传战往往很受人关注,夹在中间的周奇森还是个大名人,挖家底的情况开始多起来。连王梅读研的那所学校领导,在李志森父母回国探亲时打听到王梅在联合技术公司身处高位,就给公共关系部发传真,说要授予王梅博士学位,这让财务部一帮华人员工爆笑。

    t大的脸皮没有sj厚,任明美和周志都有些后悔上了这所学校,这段时间sj没少让他们回校演讲,但都被他们以工作忙拒绝了。任明美读博时赶上了大扩招浪潮,她的导师当时带的学生太多,任明美在其中很不起眼,脾气有些倔的她不太受导师待见,虽然当时她已表现出极优秀的科研能力。sj出的人才不在少数,可惜黄金时代已过,没面皮的人占了主流,而这是大学的大忌。没有大师只有官僚的大学,最后的结果不会太好。

    类似的麻烦很多,让高层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们烦不胜烦。

    国宝倒是很有兴致地回母校发挥了一把,可惜他的口才实在不咋的,让众挑剔的学弟学妹们嘘了好几次,好在他这方面比较迟钝,仍然旁若无人地讲完。

    这位憨憨的学长让很多真正想从事研究领域的学生们感动,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研究,没有多少娱乐,口才虽然不好,但学术无可挑剔,很多前沿的研究方向f大生科院想都没想过。

    前面那帮人造的孽,对华夏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类似的笑话好多起,反倒让众人觉得很悲哀。母国的这种浮躁,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改变。

    有道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联合技术公司又意外地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对于大学的邀请,有反对的,有赞同的,不过总体来说,管理层和研究员们的形象还不错。

    “那我在国内是个什么形象?网上的不要说,没有意义,”李庄觉得自己的形象现在应该可以,毕竟上千亿美元的捐款让无数人受益。虽然这笔钱原本属于国内,但好歹是他花了很多精力讨回来的,花在讨债上的钞票也不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