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祸酿成-《北宋钜子》
第(3/3)页
齐引章接着说:“濮阳县的户籍簿,在册十万八千户,共五十三万百姓,因是去岁新修,出入应该不大。昨日,共计撤出百姓二十万余众,所以,大概还有将近三十万百姓被困,好在,六扇门五百人分布于一百四十个高地,短时间内尚能支应,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死亡。”
闻言,简川轻舒口气,问:“救援物资准备的怎么样了?”
齐引章:“你媳妇这次出了大力,又有太皇太后全力支持,物资源源不断,短时间内够用。”
“三哥何时能到?”
“最迟今日午间,第一批漕帮帮众便能抵达濮阳,虽只是百余艘中等货船,妥善安排亦可应急。”
“难民安置何处?”
“现,整个城西皆已被腾空,暂可安置,但随着救援的持续,城西的地方远远不够,我建议,城外搭建安置房,咱做收容,循序渐进。”
“不可,大灾必生瘟疫,若然扩散,天下危也。自现在开始,大名府进入战备状态,城内一切,皆有官府统筹划分。燕云军接管大名府一应防务,严守各大小城门,所有人员,乃至牲口,许进,不许出。”
……
自始至终,简川对朝廷的后续反应一个字也没有问,而齐引章也没有禀报的意思。因为两人皆知,没必要,事已至此,大祸已然酿成,朝廷能做的屈指可数,关键的是,之后朝廷能做的,他简川也能做,且没有朝廷的羁绊,简川能做的更好。
是以,康磊骇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如果他的耳朵没出问题的话,那么他听到的,全是僭越之言,简川的命令,已然相当于无视朝廷了。
苏轼却是诧然,诧然于齐引章不知不觉间竟然做了这么多事,须知,这两日他和齐引章几乎一直待在一起,所以他实在想不通,齐引章是什么时候将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处理的头头是道的,可更诧然的,还是简川所拥有的能量。
一己之力,决万民生死,何等恐怖的能量啊,也是直到此时,苏轼才明白,为何朝中对简川这般忌惮,多番制衡了,不仅仅是功高震主这么简单啊。
想他苏轼,半辈子宦海沉浮,几次遭贬,起起落落,看似慷慨激昂,可实际上呢,除了一个文坛泰斗的名头还有什么?尚还连累自己弟弟愁白了头发。反观这年余,竟是有生一来过的最充实最快活的日子。
算是攀附吗,应该算是吧,苏轼心里清楚,朝中看他不顺眼的人太多太多了,自乌台诗案后,他的脾气虽收敛了许多,可本性还是难改,为了兴修水利,他几乎将工部和户部官员得罪了一个遍,若是放在往年,早就不知道被贬到什么犄角旮旯了,可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朝堂上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针对他的攻讦之声了,归结原因,自然是邱兰息和葛春竹在暗中为他保驾护航。
结党营私吗?不,没有营私,可结党总是真的吧,是又如何,一心为公者,自应结党。
自此,我们的大文豪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依旧洒脱,浪漫,却又内敛,务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