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报纸-《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2/3)页

    论辈分,朱琚桩跟崇祯同辈,是崇祯皇帝的远房兄弟,今年才不过二十岁出头的他,如果遇上了太子朱慈烺,说不定还能被尊称一句朱皇叔呢。

    不过,他这个皇叔如今混得却有点惨,比刘备刘皇叔都不如——刘皇叔好歹也是自主创业,可以卖卖草鞋,属于自产自销的个体户,而他就不一样了,他压根就不是卖报纸。

    因为为了打响报纸的销路,这头一版的大明日报,是直接送的!

    就这么一个送报纸的差事,还不是他朱琚桩自己找来的,而是他朱慈烺赏给他的。

    随着大明朝北方沦陷,许多龙子龙孙过得就惨得多了——实际上原本就过得很惨,嘉靖年间代王一系的宗室们还有重操祖业,拿着个破碗四处要饭的呢。

    不过,原先过得惨,好歹还能活命,但现在这些宗室们却连命都有些保不住了。

    因为无论是大顺,还是大清,都不太待见他们。

    所以如今的南京城,在大明行朝南迁到达之前,就已经聚了一大堆的龙子龙孙们!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北面逃过来的,有福王系的,周王系的,唐王系的,璐王系,崇王系的,还有山东鲁王府的那些个宗室们。

    而除了这些来自于中原,山东的宗室子弟外,西面也跑来了许多襄王系,楚王系的宗室子弟。

    这些人聚在南京城。

    就等着大明朝救济他们,而原先的南京官员也不能不管,好歹管了他们口饭吃。

    所以这些废物宗室们,就一直混吃等死到了朱慈烺到南京。

    不过朱慈烺到了南京后,就不打算白养他们了——这年头粮食多金贵啊,光吃饭不干饭,这种美事,怎么可能让你们一直干下去?

    所以,在朱慈烺到达南京后,就直接将这些聚在南京的宗室子弟给重新装点了一下,一部分模样周正,身材高大的补到锦衣卫充仪仗,剩下的年轻力壮的,愿意入营当兵的,就补到南京京营里面吃一份军粮。

    不愿意的,那也不会饿着,就到各个衙门当闲差,听人支使,干些杂活,再不济,扫扫大街,修修马路,也是能做。

    朱琚桩就是这么一位,不过他运气好,识字所以就落了一个上街发报纸的差事,这可是清闲得很啊。

    这不是,瞅见一个路过街头的青年儒生后,朱琚桩连忙凑上去,笑呵呵地地操着河南口音道。

    “这位秀才公,来拿份报纸看吧?”

    “报纸?”

    那青年一愣,朱琚桩笑呵呵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