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着信纸燃烧,李承乾思绪万千。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本出自一脉。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 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后世遂称“清河东武城人”即清河崔氏的由来。 汉末三国时崛起为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南北朝时正式迈入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 北魏孝文帝时入被列入四姓高门之一。 唐初时,李世民重新修订天下族谱,位列七姓十家。 若非有李承乾的横空出世,搅乱了范阳卢氏的历史走向,更让清河崔氏被诛九族。 未来,这崔家还会与范阳卢氏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只不过,一些历史只要稍微有所偏差,就再回不来了。 如今范阳卢氏已经渐渐淡出世林,跻身进入商界。 四姓高门,也只剩郑王崔三家苦苦支撑。 通过赵有林的事件也不难看出,郑家摆明了要做墙头草,风往那边吹就往那边倒。 另外的太原王家又在科举制度改革后渐渐与时代脱轨,逐渐登不上台面…… 说到底,能再度掀起风浪的,也就只有一个博陵崔氏了。 李承乾聚头望着窗外。 “不过是秋后的蚂蚱罢了,你还能蹦跶几天?” 他不会去主动找惹谁。 但如果谁招惹到他的头上,那可就别怪他无情了。 毕竟,如今的李承乾,早已不是八岁的他。 在满是鲜血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两三年,可不仅仅只是走了走过场而已。 也让他的心态,在某些地方发生了些许的转变。 只是,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罢了。 …… 鹤羽殿内。 一个小太监跑到了书房中,面朝李泰拱手道:“卫王殿下,事情都办好了。” “哦?” 李泰握笔的手,微微顿了下,随即头也不抬的问:“他是何种反应?可有大喊大叫?可有去找鲁王?” “奴婢送去书信之后,在外面跟着良久,并未听到其他的。” 那小太监如实禀报道:“而且他似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直接乘坐马车回了秦王府。” “呵呵。” 李泰的眼眸深邃,抬头望了眼窗外道:“崔家与他李承乾结的可是死仇,本王相信,他们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等着吧,接下来,可有他李承乾受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