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格雷芬斯呵呵一笑,道:“这么说来,你是不愿意在帝**来到城下时跟我们谈判喽?我们可以照顾你的心态,这就退兵。不过,你必须答应继续谈判,不得借故拖延。” 芒德拉道:“好。如果帝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那我们答应再谈下去。” 格雷芬斯一声令下,擒王军团各军如潮水般后撤,不出十分钟,便走得个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地烟尘。 霍青离开安托奥不远,立即快马加鞭回头,直到与格雷芬斯会合。霍青此举,一是向芒德拉示威,表明帝国完全有能力给逃奴军造成重创,以逼迫芒德拉安下心来跟自己谈判;二是他还没有下决心一定要武力消灭逃奴军,帝国重建任务繁重,不应当在这个时候再发动一场血战,陡耗国力。能够和平解决,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应当努力争取;三是他还有杀手锏在后,不怕芒德拉逃了。 芒德拉犹自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帝撤就撤了?远道奔袭围住了自己,以装备不齐的逃奴军,是无法出城与同等规模的帝国骑兵相对抗,只能困守城中。而留守于叶雷温山中的逃奴军是否有能力冲破帝**的围堵,前来解救自己,芒德拉全无信心。但帝**果断放弃围城,迅速撤走,这岂不是放虎归山?他派出侦察兵,四下查探帝**有无伏兵,但报回来的消息,是帝**撤到五十哩外之后,便驻下扎营,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部队出没。 见帝**果真撤走,芒德拉难免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经过大半个月的会谈,他已经清楚地了解到,霍青不会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但如果按霍青提出的条件,自己却也不敢答应。逃奴们多半是帝国从世界各地捕获的俘虏,并不是帝国人,到哪里去都难免受帝国歧视。逃奴们熟悉的威科勒一带,当地居民又和逃奴们矛盾甚深,特别是贵族官员们,与逃奴势同水火,他们能肯让逃奴们安然在威科勒生活?芒德拉找不出双方都能同意的方案,只能寻求暂避一时,此时帝**已经撤走,不如立刻逃归山中,是战是和以后再说。 主意已定,芒德拉立即率领五千逃奴军,弃城东走。但他这一行动,早在霍青料算之中。擒王军团安营未毕,小切肯便下令掉头东进,直奔阿卓德。 逃奴军全是步兵,只有少量骑兵作侦察兵用。出城不过十几哩,侦察兵便着急来报:“帝国骑兵已经进入阿卓德城,正在向我们追来。” 芒德拉怒骂一声,命令全军急速前进。 逃奴军狂奔十哩,芒德拉见有一高坡是防御骑兵冲击的好地形,下令上坡结阵。 在坡上紧张地呆了半天,侦察兵又来报:“帝**进了城之后,并未出城。”芒德拉茫然不解,霍青难道只夺了阿卓德便满足了?难道是骑兵跑不动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赶快摆脱骑兵追击要紧。逃奴军又重新上路,急行军向山中前进。走不到十哩,侦察兵又急报帝国骑兵出了城,正在全速向此疾驰。芒德拉又不得不寻地预备抗击骑兵。待得列阵完毕,又听侦察报告说帝国骑兵又休息了。 如此三番五次地折腾,不过近百哩的路程,逃奴军竟走了两天多,一个个被擒王营闹得疲累不堪。芒德拉时时刻刻精神紧张,不知道帝**想要干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