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新学政(三)-《仙宋》


    第(2/3)页

    同样的,京华大学堂里毕业的学生如果拿不到学士学位,那也要说一声对不起。不管他是是谁家的衙内、哪家的公子哥也好。还是哪位大儒的爱徒也罢。

    只要拿不到学位,就休想参加科举开始、休想在朝廷里拿到一官半职,最多做四年的候补九品员外以后回去做乡村官塾的教师去……

    唯学士不举,唯学士不用。刘行直接定下了这样一个基调。

    在这基调之上,刘行还有一招更让众阁僚耳目一新的升华版学位规定:取得学士学位后可以选择暂时不参加科举,继续留校攻读三年。这三年完成学业后,通过考试可以取得上学士学位。

    凡是考取了上学士学位的,毕业三年内由朝廷按八品候补发薪俸供养。参加科举时。可以直接免去乡试、直接参加会试科举。也就等于说拿到了上学士的学子,日后都能直接与举人相同待遇,却又比举人待遇好、有稳定的收入了。

    上学士有了,在其之上、刘行有补充了一个更高的学位、那就是博士。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官衔,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秦始皇的时代里,博士作为朝廷问策官掌管着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作为一种职位,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特殊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

    诸如魏晋以后的医学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律博士等,要求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掌通古今”,有渊博的知识,以便充当皇帝的顾问、从事编纂著作或教授学生、培养人才的工作。

    但归根结底,这种“博士”只是一些闲散的官职,在任何一个朝代里都是可有可无的职务。

    大宋朝原本也有这些杂职、充当问策的博士官职的存在。可是伴随着徽钦二帝被掳走,绝大多数的前朝博士们要么被金狗杀死、要么早就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于是乎刘行确定设立博士的学位的同时,也要取消博士这种官位。将日后的问策统一交给了国子监、理藩院、司天监。

    原本的博士是闲散官职,学位的博士刘行又要赋予什么样全新的定位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