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凤阳。 “这是目前的黄河,这是杜充掘开李固渡之前的黄河,只要黄河还在夺淮,那么我们就必须面对河南的长期衰落。 黄河的一次次决口,让整个中原腹地民不聊生。 洪水的冲击,退水后泥沙淤积的覆盖,让整个这片北宋最富庶的平原变得穷困潦倒,而灌入淮河的黄河水又让沿淮洪水泛滥,同样淤积在洪泽湖的泥沙,也让这片湖底逐渐升高并形成对淮南的严重威胁,以至于淮扬都不得不依靠堤坝保护。 可以说河南,山东,两淮皆深受黄河之害。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 趁着如今河北人烟稀少,干脆想办法引导河水恢复北流。 一劳永逸。” 杨丰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推销他的大工程。 当然,纯属ppt工程。 目的其实很简单,趁着朱允熥年轻好鼓动,给他找点宏图壮志,让他的热血澎湃一下,让他对未来充满想象力…… 忽悠! 就是忽悠! 通过忽悠让他在朱允熥心目中国师化。 至于是否可行…… 其实也不是什么纯粹的脑洞。 因为黄河从利益上来说,北流是最合理的,南流毁掉的太多,可以说百害无一利,毕竟从上古黄河就一直是北流,尽管北流故道不只一条,但北流这个大势没变。南流只是人为造成的,杜充掘黄河以后,南北进入一百多年对峙,根本没有人管,到元朝时候都城在北,当然不可能重新引回北方。 再说蒙古人的最初理想可是把汉地都变成草原。 后期治河只是为了漕运。 但对于大明来说,黄河南流是最不符合利益的。 北流才对。 一旦黄河恢复北流,鲁西,河南的繁荣恢复,皇陵问题解决,淮河洪水泛滥问题缓解,洪泽湖出水口淤积问题也不复存在,甚至可以挖掘灌既总渠,这样淮安,徐州等地同样也恢复繁荣。 唯一的问题是,改道过程中会对新河道的百姓造成浩劫。 但是…… 那里现在没人啊! 恢复北宋黄河就是让黄河从郑州向北斜插天津,主要流经区域卫辉府和大名府还有河间府,现在这三个府的人口加起来也就几十万,提前迁移就行。以目前大明朝行政能力,完全有这个能力完成这片区域的移民,而且这种改道肯定是要走卫河,可以在改道前,就提前在卫河两岸修起堤坝做好布置。虽然会付出一些成本,但可比以后平均隔个不到两年就得在河南面对一场决口强多了,明朝黄河三年两决口,后期更是年年决口,随随便便一次淹死几十万都不稀罕。 明末整个徐州都没了。 而且黄河注定要北流,与其等下一个铜瓦厢,还不如人为引过去。 要知道光铜瓦厢淹死加后来饥荒死亡就得千万级别。 这样趁着目前北方人口少,努努力搞一次大工程,和后世一直跟黄河纠缠相比,肯定是前者划算。 当然,漕运就断了。 因为卫河的北段现在是运河。 一旦恢复黄河北流就得重建北宋的漕运体系,也就是接洛河,开石门进黄河水系,可是现在漕运本来就是断的,鲁西那边还淤塞中。 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而且北流河道维护成本极低。 因为整个下游段都可以完全不用管它,随便决口,这就是为什么唐宋一直到汉朝都没被黄河真正缠住,而明清却把治河当成重中之重,每年需要耗费巨资,而且还效果有限。因为黄河北流的情况下,下游要决口也只能是往东决口,也就是往渤海湾方向泛滥,也就是现代黄河到海河之间这片区域,而大明朝这片区域根本就没几个人。 从山东北界到海河,整个南北近两百公里,东西一百多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就一个盐山县城。 全是盐碱滩。 随便淹。 而且这条河道就算向西决口,其实这时候也是湿地水网,整个明朝河间府东部这片区域是牧场。 盗匪横行,水网密布,人烟稀少。 所以北流后黄河需要维护的河段长度差不多也就南流的一半。 可以说除了惊世骇俗些,这几乎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花个十年时间在卫河两岸留出足够宽度,然后修筑两道河堤,再接到黄河北岸,最后把大坝一扒就解决,具体位置就还是阳武一带。那地方现在一个阳武一个原武,两个县城隔河相望,洪武二十四年原武决口,就是现在的黄河,洪武十五年阳武决口,所以本身已经具备了改道的必要条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