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朱可是特意提前结束早朝赶过来的,而且他那边早朝整整比这边早了一个时辰。 然而,他掐着点过来打算看热闹,就看了个寂寞? 老朱都想让大孙把人叫回来,重新当着他的面开一次了,好点评一下大孙的驭下之道。 不过,老朱纠结了一会儿,就果断放弃这个荒唐的想法。 虽说大孙这边是小朝堂,跟自己的大朝堂一比就跟个山大王似的,但不管咋说也是「朝廷」么,总是要讲一点规矩和法度的。 「你们几天一朝?」 「没定!」 「赶上就十天一次,赶不上也就无所谓了。」 「反正也没啥事,天天上朝折腾人玩呀?」 老朱听了逆孙最后一句话,气得狠狠瞪了那逆孙一眼。 这是含沙射影地骂咱折腾人玩呢吧? 朱允熥被老朱一瞪,心虚地低下头,掩饰脸上的小尴尬。 他就是diss这老朱头呢! 他甚至怀疑老朱头之所以喜欢上朝,只是喜欢被文武百官跪拜的场景! 虽然老朱没赶上大孙这边的小朝会,但他早就派人过来盯着了,回到乾清宫没多久,就有整理好的会议纪要放在他桉头。 「皇爷,这是皇太孙那边的早朝内容。」 老朱看着轻飘飘的几张纸,暗暗感慨着早朝含金量不高啊。 在他看来,菜市场卖菜的一早晨都比大孙说得多。 然而,当老朱翻开大孙的会议纪要,看到里边的内容时心里暗暗一惊。 老朱首先震惊于大孙的财力,先前京城防治天花的时候,大孙就花了不少银子,现在竟然还有几百万两? 其次,老朱震惊于大孙的魄力。 这孙子手里总共就两百多万两银子,竟然敢干三四千万两银子的事。 老朱看到大孙在小朝会上的豪言壮语,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夸这孙子有魄力,还是该骂这孙子自不量力了。 至于朱允熥说的能搞到钱,老朱更是一个字都不信。 如果说搞个三五百万两,他相信大孙还是有那个本事的。可这孙子的缺口至少三千多万两,他就算是陶朱公再生,也搞不来这么多钱吧? 老朱看到大孙跟葛允谦的对话,脸上总算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孙子胡闹归胡闹,好歹还知道干点正事! 只是看到朱允熥跟三位师傅的对话,老朱的老脸又拉了下来。 如果之前不是听逆孙跟自己提过内阁之事,单凭那逆孙今天对三位师傅说的话,就少不了一顿毒打。 他废了多大劲才把宰相制给废了,转过头这逆孙就又捡回来了? 幸好这逆孙没让王德帮他盖章,否则这事不杀几个人是消停不了了。 老朱看完大孙的朝会纪要,重重地摔在桌子上,对一旁的秦德顺道。 「继续派人盯着!」 「文华殿那边不论大事小情,都要给咱原原本本地记下来!」…. 「诺!」 朱允熥的小朝堂建立之后,很多人都是当成个笑话看的。 毕竟,大明一十三省都在老皇帝这边控制着,大明的财政赋税、人口徭役等等,也是在大朝廷这边把持着。 皇太孙的小朝廷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还设置了那么多部门,封了那么多的尚书大臣,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吗? 很多人甚至还公开调侃黄子澄,说他一步登天,直接就成了铁道部尚书。 黄子澄对于这些人的怪言怪语直接无视。 他现在是坚定的皇太孙党, 皇太孙就算放个屁他都觉得是香的! 黄子澄在京城盘桓几日,就带着十几个属官前往大同等地实地勘测,并监督恩克汗带领的草原施工队的施工进展情况去了。 在黄子澄走后,众人又开始奚落齐泰。 因为齐泰经常出入文华殿,简直成了那里的半个属官。 齐泰面对一众同僚的奚落也无动于衷,每天依然坚持不懈地往文华殿跑。 然而,几个月后后,那些奚落嘲笑的人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过节了! 端午节将至,所有官员茶余饭后都在猜测,今年老皇帝会给他们发点啥东西。 「依我看,应该跟去年一样,一家发两尾鲢鱼就给咱们打发了。」 「不见得吧?」 「去年是太子爷病重,皇帝陛下没心情过节,这才只发了两尾鲤鱼。」 「今年咱们大明打了大胜仗,现在国库也挺富裕,咋的不得给每人多发二斤肥肉?」 「提起肥肉,老夫的婆娘还曾跟老夫抱怨,说今年到现在家里还没买过肉吃哩……」 说这话的乃是一位户部主事。 由于受户部尚书陈宗理的影响,户部上下一应人等无不习惯性哭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