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这是要去哪里?”田友坤笑呵呵地问道。 “我去公社给孩子们买些书本和教学工具,想教他们读书认字,还有就是给韩小玲落户。” 下乡知青的户口一直在原来所在的城市,回城的时候只是一纸证明,现在,韩小玲到了张家坳,可是要真正落户的,这个事情必须得办理了。 “还准备办学校啊?” 田友坤笑道:“我可是听说了,你在张家坳可没少折腾,前天刚通了电,现在又有大动作,不得了。” “离公社太远了,孩子们没法到公社学校上学,只能自己想办法办了,总不能耽搁了孩子们不是。”王明远笑笑:“谢谢领导,为了这么点小事,还专程跑一趟。” “这可不是小事儿,咱们公社,要是多几个像你这样的人为老乡们着想的人,那可就太好了……既然你也是去公社,就一起走吧!” 简单地将事情交接完成,两人各自上车,前往阿渡公社。 王明远到了公社武装部,第一件事就是将弹药给领了,这段时间,消耗不少,得多些准备才行。 秉持极好的军人作风,田友坤拒绝了王明远一起喝台小酒的邀请,忙着手头上的事儿去了。 白面贩子的事情受到高度重视,他必须前往公社下属的各个巡边驻守点,将事情进行通报,进行加强巡逻的宣传动员,早早地离开。 王明远则去了供销社,买了不少本子和粉笔,找了社长,给韩小玲打了落户证明,然后请社长一起去了公社小学,从他们那里进行函接,弄到了一批教学所用的老旧课本。 现在,他已经算是公社的名人了,事情办起来,简单轻松,只要他开了口的,都尽量得到了满足,何况,他所做的,本就是些好事儿,自然得到更大力的支持。 事情办妥后,王明远准备跟社长告辞的时候,却见一青年急匆匆地寻了过来,老远就喊道:“社长,等等……” “小马……这是有什么事儿吗?”社长看着青年,笑问道:“平时让你往公社来一趟,你都死活不肯,就生怕你负责的鱼塘有什么三长两短,怎么今天有时间了。” “公社还有鱼塘?”王明远奇怪地问。 阿渡公社周边,河流不少,河中的鱼也不少,很多时候,想吃鱼,大可做个竹篓,往河里一扔就能搞到一些,并不费力。 关键是缺油和各种佐料,做出来总是太腥气,喜欢吃的人也不是很多。 “自然是有的,别看是在山里,咱们这地方江鳅、鲫鱼,可是很受欢迎的,公社要创收嘛,所以,也就有了畜牧场,鱼塘之类的副业……对了,他叫马鸿飞,公社的鱼塘就是他在负责照看。”社长对王明远介绍道:“养鱼方面,他可是一把好手。” “这位是……”马鸿飞大量着王明远,似是觉得社长态度太好,以为是什么大人物,不由小声问社长。 “这位就是咱们公社的战斗英雄,最近又立了大功,抓到了犯罪分子,现在啊,又准备开办学校了。”社长笑道:“你们年轻人,该多接触接触。” “原来你就是王兄弟啊,早就听到大名了,一直不曾见过,你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