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万钧震京师-《大明嫡子》
第(1/3)页
朱允熥是喜欢江南的。
是江南的细雨,江南的泥土,江南的沃野,还有油纸伞下的江南女子。
可他对处于江南的应天,却是复杂的感情。
在很多年前之前,尚且年少的他第一次怀着期待崇敬的心情走进这座城的时候。
他被夫子庙外那甜腻腻到反胃的梅菜扣肉给恶心到了,也被那干柴无味的鸭肉扫去了所有的食欲。
回过头,他去了秦淮河。
不见十里温柔如昔日,只是自己的钱兜子算是彻底的空了,买了一声美人笑。
再回头,已是站在那洪武门前。
然后,他只能靠笑了一声的美人,才买到了回家的票。
而如今。
夫子庙前的一碗咸菜饭就很好吃。
秦淮河也是格外的温柔。
至于洪武门……
那些个杀气腾腾的禁军官兵,大概是整座应天城里的宵小鼠辈最不敢靠近的地方。
于是,他就想好生的守护住现在拥有这些的应天城。
从一开始,如同一条跳出水缸,进到小溪流入大江之中的鲤鱼一样。
朱允熥从洪武二十四年开始使劲的摇摆着尾巴和鱼鳍,就是为了能在这条大江的最上游做些改变。
填饱大明百姓的肚子,是首要的任务。
这件事情已经在做了,并且定然会颇有成效。
那接下来,解放生产力,用自己的双手,在大明这个巨人的身后,狠狠的托一把那巨大的屁股,让它能够将最后一步走出。
朱允熥觉得这大概需要自己用余下一声的力气去完成了。
“殿下,陛下和太子都来了。”
想要成为心学圣人,却意外有喜的解缙,骑在马背上面色有些紧张的看着黑洞洞的正阳门城门洞。
咯吱咯吱。
两辆载着缩小版蒸汽机的马车,沉重的压着车轮,碾在路面上发出刺耳的声音。
八匹挽马张大了嘴伸着舌头,鼻孔里蒸腾腾的往外冒着白烟热气。
“国有少年,可期可盼。”
作为大明乃至是中原,第一位被以圣旨方式赐建状元牌坊的现任礼部尚书任亨泰,站在皇帝和太子身后、百官眼前,轻声感叹着。
正阳门外,斜阳刚好。
温柔的洒在大地上,照耀在城外将将回家的年轻人身上,让身子一周散发着光芒。
慈眉善目的朱元璋就站在正阳门后面最前头的位置,双手兜在一起,目光善意含笑的看着城门洞外的大孙子。
朱允熥架着马一路到了正阳门外便下了马。
如果是南征结束的常升回来,朝廷大概是要出城三十里迎接。皇帝出城门,迎凯旋之师。
而自己这一遭不过是去了一趟太平府,然后自己折腾着让老爷子还有朝廷出来开开眼。
规矩那就不能坏了。
等在正阳门后面,便不算是坏了规矩。
穿过十几米深的正阳门城门洞,朱允熥一路脚踏实地的到了老爷子面前。
啪。
朱允熥单膝着地。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今日累事烦请陛下、太子出宫,臣惶恐,却为献一千古未有之物于我大明,助大明万世太平基业。”
朱元璋面含笑容,默默点头:“起来吧,臭小子愈发假正经。”
落在皇帝和储君后面的詹徽、茹瑺、任亨泰几人,悄悄的对视一眼。
太孙还能这般恭敬,大抵不会出太大的乱子,到时候要是事情不顺利,自己几人也能更好一些压住杂音。
朱元璋则是好奇的看着停在城门洞里的两辆马车。
虽然担忧自家混小子会不会是在夸大,可眼睛里的期待和好奇却是掩不住的。
毕竟这小子虽然是个小王八蛋,可这两年也确实是下了不少蛋的。
朱元璋清清嗓子:“带回了什么东西,要不是如你所说的千古未有之物,咱就罚你和秦王一并跪太庙去!”
今天本来在太庙里头跪的好好的秦王朱樉,目光幽幽的站在一旁,双手揣在袖子里,也不嫌热,只是一个劲的对好大侄镖去幽怨的眼神。
朱允熥心有所感,微微侧目转头,就迎上了老二叔那埋怨的眼神。
出京去太平府的时候,老爷子是因老二叔办事不利,才下旨给罚去太庙跪着的。
不过回头一想,朱允熥才反应过来,老爷子这是给老二叔放了个假好生休息休息。
这两年,老二叔去太庙罚跪的次数不少。
每年总要跪那么两次。
朱允熥更是听彩蝶、彩莲两个丫头时常说起,如今只要进了太庙,就能闻到一股子鸡肉香,太庙里头的犄角旮旯地,时不时就能被负责洒扫的宫人打扫出来一堆的鸡骨头。
冲着老二叔挤挤眼,露出一个纯良的笑容。
朱允熥便对着老爷子拱手抱拳,侧过身子:“此物名叫蒸汽机,只需填充煤炭,一人操作,一经启动,便可不费半分人力,驱动、调运、转动万钧重担。”
正阳门后,朱允熥虽语气平静,却是掷地有声,好似这正阳门城门洞成了扩音室,将他所说的每一个字传入在场官员耳中。
鸦雀无声。
“不可能!”
一声高呼响起。
人群纷纷侧目,寻找声音的源头。
就连站在最前面的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也不由回头想要找出有这个胆子当众说出不可能的人。
众目睽睽之下。
只见今年刚刚升了工部尚书职的王儁脸颊黝黑,双目之上眉头皱紧。
一下子成了全场关注,王儁却没有丝毫的胆怯。
但是举起双手,冲着朱元璋和朱标作揖施礼,而后缓步上前到了朱允熥面前:“臣任工部,古今工典翻阅无数,从未见过有不费一人之力,便可撼动万钧重物的奇闻。”
朱允熥默默颔首,这位新晋的工部是在用专业知识来质疑自己。
不过,蒸汽机本来就是从未有过的东西,他自然是找不到。
王儁又说道:“固有嬴荡、项羽扛鼎,便被传颂千古,乃大力士也。未有盖过之人,足可见人力又穷时。”
这是借人类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