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着话的时候,这名翰林院的官员,目光之中带着一些怪异的神色。 解缙外头看向对方:“你不是理学门徒嘛?” “这不妨碍我今日看热闹,而且理学门徒又如何,你的心学知行合一,我觉得也没有错,当官为民,总不能穷圣贤文章去办事吧?”那人淡淡的回了一句。 解缙张张嘴,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对方的思路,只得说道:“和你来书报局执笔?” 那人摇摇头:“不了,至少现在你书报局那根笔,我还拿不动。” 解缙点点头,觉得对方并没有说错。 书报局的笔,虽不过许许,但想要执笔,却真的需要很多的气力啊。 而那人却是径直开口道:“道统之争啊,咱们翰林院作为国朝文魁之地,这一次不站队,也不会出声。举国养士的地方,不该参与这样的事情,你是个异类,你想成为心学圣人,无可厚非。 咱们谁没有想过成为儒家的新圣,只是你更有勇气,这一点大家敬佩你。但事情没有结果,亦或是大伙看不到前路的时候,不会对你的事情做评价。 如果他们赢了,翰林院还是奉行程朱理学,如果你赢了,翰林院以后姓解。” 话忽然之间就在进入中极殿之前被说开了,这难免让解缙有些意外。 他再一次的歪头看向对方,也总算是明白了,这是翰林院的同僚们让对方给自己传达的讯息。 但他还是皱起了眉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出身徽州府的。” 徽州多状元,两榜进士多如狗。 那人却是笑了笑:“你觉得翰林院里有清清白白的人家吗?只是我们首先是陛下的臣子,是大明的官员。家中的事情与我等无关,谁赢我们都是陛下的臣子。” 这就不光是将话给说开了,而是将他们的底线都给曝光了。 解缙却是无奈的苦笑了起来:“你们总是这样,从前汉开始,到前唐也是如此,前宋时更是如此。活该你们能世代翰林,活该你们能钟鸣鼎食。” 那人则是举手拍了拍解缙的肩膀:“去做吧,其实从个人来说,我是希望你赢了这一场的。理学太空,这一点我十年前未曾中举的时候就明白了,只是朝廷要恩科选才,我家理学百年,没有选择。 现在我有了一个选择,所以我真的很想去书报局走一走看一看,去试着掂量掂量你那支笔的重量到底如何。 他们昨日议了一整天,除却那些持中立意见的人,还是有不少如我一般,秉性跳脱希望有所改变却又被规矩束缚,只能坐观其上的人。” 解缙深吸了两口气:“所以他们选择了让你来与我说今日这番话。” 那人摇摇头:“不是他们选择了让我来,而是我赢了他们一局。” 说完之后,一个深邃的目光看向了解缙。 于是,解缙站定身子,躬身作揖。 “他们会先入朝作揖,而后山呼千岁,最后殿下只需点头,亦或开口免礼,老奴变会喊起。” 中极殿,在层层陛阶上,那张御座前方正中的平台上,一张圈椅与御座处于一个中轴线的布局,只是两者之间落了三层陛阶。 朱允熥转着白玉扳指,轻声发问:“父亲独自主持朝会的时候,也是如此规制?” 孙狗儿点头道:“太子爷主持朝会的时候,用的是紫檀雕花椅。” 朱允熥低头看了一眼不带雕花,材质也仅仅是花梨木的圈椅,便觉得自己应该是能坐下去的了。 于是,他便将屁股放在了椅子上。 孙狗儿则是向前,站在了陛阶上的角落里。 两侧的监察朝会纪律的御史,目光若有若无的看向竟然是提前在朝中官员们入殿之前,就已经落座了的皇太孙,而后又目光忧虑的看向殿门外。 很快的,中极殿外便传来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等到了殿门前的时候声音便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常升和詹徽两人是同时跨进中极殿殿门的。 等他们眼前的视线恢复过来之后,就看到在御座下的陛阶平台上,皇太孙朱允熥此时正襟危坐,目光平静的注视着他们两人。 陛下不在。 太子也不在。 只有皇太孙在! 这两名文武领班不由的对视了一眼,顿时收敛起了心神,默默的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等到后面的文武官员们陆陆续续的走了进来之后,人人都意外的看向仅仅只有皇太孙一人的陛阶平台。 然后,今天再也不用两侧的御史们出声提醒,这些有资格入殿的官员们,便已经是规规矩矩的站在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 只有那些品级不够,只能站在中极殿门外的官员们,才会不断的伸头看向殿内,等看到殿内只有皇太孙一个人的时候,于是殿外就传来了阵阵的窃窃私语。 “再敢喧哗,叉出午门外!” 有今天没能在殿内发威的御史,抱着随时都可能抽人的笏板出现在殿门口,冲着外面呵斥了一声。 于是,殿外的喧哗便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惹得这名御史只能是有些失望的转动了两圈手中的笏板。 “朝。” “拜。” 孙狗儿站在陛阶上的角落里,中气十足堪比阵前武将一样的高声呼吼着。 于是,朝堂上,便响起了百官的山呼。 “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满朝文武躬身弯腰,将胸前的禽兽补子挡住,却是露出了后背上的禽兽补子。 朱允熥目光平静,不曾有一丝动静的注视着面前的朝堂。 没有点头。 也没有开口。 这让站在一旁角落里的孙狗儿连忙多看了两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