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根瘤菌的固氮的氮来源是空气,如果在土壤深处,那就丧失了功效,而且根瘤菌也得不到更好的发育。 根瘤是由一端具有1 ~ 2根鞭毛的杆状根瘤菌的作用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好气性细菌,它主要着生在近地面20厘米的根系上。 根瘤的直径一般为4 ~5毫米初生时,为绿色,逐渐变为浅红色,最后变为深褐色。 由大豆根中维管束将碳水化合物及共他养料输人根瘤里,维持根瘤生长繁殖的需要。 反过来,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除自给氮素营养外,将多余部分供给大豆生长和发育,这就是大豆和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所以大豆种植过程中,需要农民进行精细化种植,尤其是对土壤的处理要求更高。 其他农作物一般都是在播种之前需要翻耕土地就行,但大豆除了翻耕,还需要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因为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土壤适宜的情况下,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 但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同时,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 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所以,在这些条件约束下,农民如果想要实现大豆产量提升,就必须要耗费更多人力。 这是陈诚想要改变的地方。 “开始迭代模拟试验,培育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后代。” 陈诚直接开始模拟,准备和上次一样,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出迭代培育后的大豆品种。 很快,超级计算机便根据他设置的条件,模拟出了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 “嗯,根系面积增加了64。”陈诚觉得这个数据还算可以。 可当他把根瘤菌植入进去,开始共生模拟后,问题就出现了。 植入的根瘤菌依然都聚集在主根上部附近,并没有向面积更大的侧根外围扩散。 也就是根瘤菌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