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 “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说到这里,冯一博就已经明白。 果然是李守中在都中为他斡旋。 李守中说了两句典故,也不再绕弯子,直接道: “如今你已经担当过了,差事做的也漂亮至极。” “所以我就借机,上疏让你回京。” 说到此处,李守中脸上笑意更浓,道: “此为功成身退也。” 冯一博闻言,起身道: “恩师一心为我着想,请受一博一礼!” 说着就是深深一礼,李守中连忙扶住他,道: “好了,我们师徒之间哪至如此?” 再次坐好,冯一博才关切道: “我走之后,恩师没受什么为难吧?” 李守中摇了摇头,似有些怅然,道: “我几次与张松越意见一致,张松越以为我有投靠之意,因此并没有为难。”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叹,道: “相反,这一次怕也有他从中斡旋。” 冯一博知道李守中的性子,并不是攀附之人。 而且此时李守中的话里,竟有几分落寞。 他有些奇怪道:“哦?那恩师……” “本来只是凑巧政见相同,但如今嘛……” 李守中表情纠结,说了一半便不说了。 而是道:“算了,这些有的是时间聊。” 他摆了摆手,有些兴致索然的道: “一博你才回来,为师就不拉着你问东问西了,早些歇息吧!” 看来是心中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让李守中选择了暂时的妥协。 但他的本心,又让他为此备受煎熬。 冯一博闻言沉吟了一下,便劝道: “恩师,君子求同存异,有些事您老也不必太过挂怀。” 李守中看了他一眼,倒也明白这个徒弟的意思。 这是让他不要把一时的“同”,当做一直的“同”。 一时的“同”很正常。 只要保留自己的“不同”,就还是君子。 “一博倒是看的通透!” 李守中十分欣慰,脸上也再次有了笑容。 “放心吧,为师并非失去斗志,正如你所说,只是求同存异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