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景顺九年乡试第一。 景顺十年会试第一。 再后面则是冯一博祖宗三代的情况。 看到这,景顺帝再次欢欣起来。 脱口轻呼:“竟是三元及第!” 也不怪他这么欣喜。 这事放在哪朝哪代都是一段佳话。 不对! 景顺帝感觉哪里有问题,又再往回翻看。 待看到姓名哪里。 冯渊! 这不正是太上皇说的那人吗? 怎么办? 景顺帝脸色不好。 他既不能忤逆太上皇,也不想就这么把状元降第录取。 左思右想之后,他才下定决心。 那就是…… 既降又不降。 降的是名次,不降的是次第。 这样就算太上皇问起,他也有所交代。 这也是这十年来,他用的最多的办法。 折中。 虽然憋屈,但很有用。 自己还年轻。 每每景顺帝都只能这么想。 用过精神胜利法,景顺帝又把卷子拿了过来。 在前三名的卷子上,刷刷几下改了朱批。 第一名改为第三名,上下各写一横就成了。 虽然中间的横太长,但也不影响辨识。 第三名划掉一横,成了第二。 想必没谁会介意提升名次吧? 第二名划掉一横,成了第一。 景顺帝算是放飞自我了。 涂改成这样的朱批,可能有史以来的头一份。 还好不是大写,不然就要全都涂抹了。 更难看。 一甲已经定了下来,诸公还不知有变。 他们还在将二三甲的进士姓名、籍贯信息填写金榜。 只留一甲,在最后一刻让皇帝御笔亲提。 景顺帝接过金榜,提笔挥就。 可随着他写完三甲名单,刚刚参与阅卷的诸公却都露出疑惑之色。 顿时有老臣上前问询。 “敢问圣上!这冯渊不是取了状元,如何又成了探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