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谈判-《梦回甲午》
第(2/3)页
在注释中,凯瑟琳写道:发生在东方的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交战,不如说是旧有顽固势力和新兴势力之间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没有胜利者,清帝国作为宗主国,虽然没有输掉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同时也暴露了清帝国自身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丢失了在远东地区的掌控力。日本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虽然没能赢得战争,撕破清帝国最后的遮羞布,但却揭露了清帝国外强中干的本质,摆脱了千年属国的身份,从此在远东地区,有了话语的权利。
上午十diǎn,谈判正式开始。
会场中间是一张椭圆形的长桌,清日双方代表相对而坐,英法美德俄等国的代表坐在另一张长桌上。
“作为和谈的前提,我们要求清国立即释放所有的日方人士,归还所有日方人士的灵柩,归还所有日方人士的所有随身物品,并且追究那些虐待日方人士的清军将领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同意和谈继续进行下去。”和历史上的伊藤博文一样,这位大脑门首相一上来就提了一堆条件,并要求清国一方完全接受,只有这样才肯继续和谈。
纵然是被逼到了谈判桌上,伊藤博文还在玩弄语言,想要尽力挣回diǎn面子。这也难怪,清国是有先例的,早在中法战争时期,法国人就在谈判桌上拿到了战场上没有获得的东西,日本人现在又想复制那一幕。
“伊藤先生所谓的‘日方人士’不知是指的什么人?清国从来没有无故扣押过日方人士,不知伊藤先生的所谓‘虐待’又从何说起。”李鸿章虽然年纪一大把,头脑还是很清晰的。
面对西洋各国的时候,李鸿章或许会缩手缩脚,但在面对同为东方国家的日本时,李鸿章还是有几分底气的。或许是因为战争没有打输,给了李鸿章几分自信,到目前为止,李鸿章对于日本人针锋相对,并没有半diǎn退缩。
“很好,我这里有一份报纸,是美利坚《纽约时报》的报道,贵国的《申报》也转载了这份报道。在这份报道里,有翔实的数据表明,就在平壤,发生了严重的人道危机,我们的国民不看虐待,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有上千人死亡,这一diǎn,中堂大人不会否认吧。”相对于文字游戏,伊藤博文还是更加重视日军俘虏的命运。
在这一diǎn上,伊藤博文不愿意拉扯太长时间。每过一天,就会有不少战俘因为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悲惨死去,伊藤博文想先把人弄回来,然后再慢慢谈。
“这一diǎn我不否认,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人道危机。有日军伤员因病故去,这一diǎn我不否认,但是死亡原因却不是像伊藤先生所说的虐待,而是因为伤势过重无药可医。不仅日军伤员是这样,我们的伤员也是这样,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每一天都会给一个家庭带去沉重的打击,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才会坐在这里,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无谓的战争而努力。”李鸿章据理力争,不肯在任何一个方面落到下风。
谈判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任何一方的任何一diǎn退让,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正因如此,大多数谈判都会旷日持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