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备战-《梦回甲午》
第(2/3)页
至八月中旬,清军在平壤已经修筑了很多碉堡工事以作防御,大概数一下,大同门外船桥里共修筑堡垒五座,外城东北隅,也就是盛军军营外依旧时胸墙修建一道长约半里的长墙,墙高丈余,军中名之曰“长城”。中城最北角景昌门外之高城,筑一大堡垒,设炮位,以防普通江西岸来犯之敌。中城南区有一高地,名叫仓光,在上面修堡垒一座,又设炮台,以固隅角及西南两面之防御。
内城的防御重diǎn,在于大同门至朱雀门一线与城北七星门至玄武门—带。大同门至朱雀门一线,利用临江的城墙加强守御,以防止敌人从船桥抢渡。城北则于乙密台利用城墙增修胸墙,并加设炮位,以固城郭向北伸出之凸角。
城东北的牡丹台,是平壤的战略要地,清军在牡丹台峰dǐng设堡垒一座,又在牡丹台东北江岸边设了一座堡垒互为犄角,以防平壤东路来敌。又在牡丹台以西并岘高地附近筑堡垒三座以加强防御。
胜字营炮营的防御地diǎn就在玄武门。
确切diǎn说,石云开率领的炮营防御地就在玄武门附近的牡丹台,这里是平壤北部的制高diǎn,设置在牡丹台上的炮台,射程可以覆盖整个平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玄武门原本是由左宝贵率领的奉军防守。
左宝贵,字冠廷,1837年出生,回族,山东费城人。卫汝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1856年,左宝贵应募从军加入正在围剿太平天国的清军江南大营,随后,因在战争中有突出表现,至太平天国覆灭时,左宝贵已经积功升至守备。捻军起义爆发后,左宝贵从僧王曾格林沁担任忠勇营营官剿捻,至战争结束后升为参将。1871年,左宝贵任古北口练军后营马队营官,隶属于直隶总督李鸿章麾下。1872年升总兵,1875年升记名提督,1885年获广州高州镇总兵实缺,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兵大将。
左宝贵率军进入朝鲜时,所率领的部队一部分是奉军,一部分是靖边军,共计3500人。这些部队抵达平壤后,派出一营兵力用于后勤运输,又派靖边军右营步队留防平壤后路安州、江原一带,左宝贵手下的部队仅剩奉军三营步队及一营炮队,共计1400余人。
叶志超进入平壤担任驻军大总统后,判断平壤城南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就交由盛军、毅军等兵力较多的营头布防。而对于平壤城制高diǎn的牡丹台,叶志超并不重视,反而认为这一位置易守难攻,在防御线中属于次要位置,交给左宝贵率领的奉军防守。
左宝贵从军多年,深知制高diǎn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觉兵力单薄多次致电盛京将军裕禄和直隶总督李鸿章,请求增派援军或者招募新兵。然而,他的要求最终因为“饷窘,械更缺”等原因而一一作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