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燃烧的东京-《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2/3)页
本就作为防空战舰制造的“南海级”轻巡,在二战中伴随海军航空母舰作战,是航母舰队防空作战的主力。“东海号”面对十八艘日军舰艇毫不示弱。前进至直线距离三千米左右后,将航速降到最低。主炮、副炮瞄准敌舰立刻开火,十二门40毫米高炮和20门20毫米高炮放平。
顿时,海面上出现了无数曳光弹拉动的光线,随后是无数的各口径炮弹。以12门152毫米舰炮为例,每门舰炮可以以每分钟三十发的速度倾斜弹药,在这样的火力密集度下。根本不用管什么精准度,这就是战舰上的机关枪,用机关炮来描述“南海级”的火炮比较准确!
即使处于高速移动中,最前面的三艘鱼雷艇也几乎被同时击中,而且每艘平均命中五枚炮弹。炮弹瞬间就将其淹没,火光中小小的鱼雷艇很快消失在海面上。
相对于空中飞舞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最大航速不超过三十节的鱼雷艇在“东海号”眼中就像蜗牛一般爬行。在平时的训练中,“南海级”轻巡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就是对空射击,瞄准高速移动的靶机,官兵们觉得有些吃力,但面对海面上航行的鱼雷艇,就毫无压力可言。
随着日军舰船距离“东海号”越来越近,被命中的船只也越来越多,到进入一千米距离时,只有七艘鱼雷艇幸存。
只是这个距离仍旧不能发射鱼雷,自从英国人发明第一枚压缩空气鱼雷后,直到1899年才出现直航鱼雷(在鱼雷上安装陀螺仪),大大提高鱼雷命中率,到1904年美国人发明蒸汽瓦斯鱼雷,才将鱼雷的射程和射速都提高不小。
只是,现在日本鱼雷艇上装备的都是没有安装陀螺仪的压缩空气鱼雷,射程在两百-七百米之间,按照经验,最好在三百米到两百米左右的距离发射才能保证鱼雷准确命中目标,不然谁也不知道鱼雷跑到哪里去,而且鱼雷航速仅11公里/小时,很容易被目标躲避。
还有近七百米的距离,七艘鱼雷艇已经进入主水道,直面“东海号”,但此时受到的攻击达到dǐng峰,一枚152毫米炮弹就能将鱼雷艇彻底击沉,就算一枚20毫米机炮炮弹也能让鱼雷艇遭受重创。
“东海号”上发射的火线变成火雨,形成了大约十米宽的打击面,像一把扫帚从海面上扫过,三分钟后,扫射停止,只见海面上残留无数的残渣,没有一艘日军船只躲过弹雨的横扫,海面为之一靖,再也没有障碍阻拦舰队的前进。
山本权兵卫和上村彦之丞率领联合舰队残余舰只,最后悲壮的出击,同样以全军覆没而终,所有日本官兵随舰只沉入海底,其实大部分官兵在沉没前就已经被弹雨扫射致死,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
吕海脸色铁青的看着慢慢沉没的“黄海号”,这是华国海军第一艘沉没战舰,在战争末期发生这样的事,不论放在谁身上都值得遗憾。好在,所有的官兵都被救起,对于华国海军来说,损失战船比损失船员容易接受的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