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国第一大案-《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2/3)页

    “英国人吗,日本人在上海也是有租界的,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弄一些,这件事可以问问井上君,让他协调。”汪精卫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日本主子,徐润对此没意见。提起英国人也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至于从哪里弄无所谓。

    见都同意,汪精卫继续说道:“弄武器的事情我去办,但从租界运往武汉、广州需要汉民想办法,能不能办到?”对于汪精卫的语气胡汉民并没有在意。diǎn了diǎn头。

    井上腾三郎与十名忍者都躲在上海的黑龙道场里,胡汉民来访后说明武器问题,井上腾三郎不解的问道:“还需要枪械吗,不是全部使用我们手下的忍者解决吗?”

    汪精卫一跪到底,低着头说道:“十名忍者要分散在武汉、上海和广州三座城市,以便得到吕梁的准确行踪后第一时间行动,这样一来每一地的忍者数量就少了。还要在同一时间干掉那几名高层,我们已经招募了行动者,都是当初的买办们攒养的死士,但缺少武器,那些高层的身边一定有配备武器的保卫人员,光靠冷兵器怕是不足。”

    井上腾三郎diǎndiǎn头,问题是日本领事馆这边的武器储备也不足,驻扎在此的日本兵只有三百人,配备的还是上个世纪的单发步枪,最好还是使用先进一diǎn的武器啊!

    “要西,兆铭考虑的很周到,但是日本这边没有多少武器,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武器。这样,我从英国人那里搞一些,他们的洋行从这里撤出后留下了不少武器还没有处理,应该有不少存货。”就像徐润说的那样,最后还是摊在了英国人身上。

    井上腾三郎口中的洋行存货确实不少,光复以前,列强在中国掠夺利益,大多是通过洋行进行,这些洋行代表着银行、资本家甚至政府的利益,国家的主权和财富被其一diǎndiǎn夺走。而武器也是洋行售卖的大头之一,晚清时期中国对于轻武器,尤其是步枪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地主们用来看家护院的武器全部都是从西方通过洋行购买。原本历史上革命以后能够迅速拉起队伍,一部分武器是从官方夺得,一部分就是从民间搜集。

    革命政府的崛起不断的排挤洋行的生意,当北伐之后,洋行在南方的生意基本陷入停顿,他们能售卖的,当地也能售卖,而且质美价廉。再加上政策限制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政府有意无意的推动国货运动,让洋行在国内举步维艰。没有利润反而不断亏本的洋行逐渐撤出中国市场,吕梁倒也没有激进的收缴西方人在国内的资产,市场手段足矣。

    英国人手脚麻利,洋行留在租界仓库没来得及运走的武器被抽调一部分,卖给汪精卫等人。这批武器包括曼利夏步枪两百支,子弹五千发,美国产柯尔特左轮手枪10支,子弹100发。汪精卫将这些武器分发给武汉三地的站diǎn,要求刺杀人员尽快熟悉武器操作。

    胡汉民这次办得很好,运输武器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diǎn问题,各处检查的革命政府海关人员没有发现这批武器,就连乔装打扮后一起前往的忍者也没有被发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