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火腿肠-《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火腿肠的盛行是有原因的,一方面随着包产到户、兴镇企业兴起等原因,生猪出栏头数不断增长。

    1978年,全国生猪出栏1.61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8.2千克;到了1984年,生猪出栏22047万头,较1978年增长37%,年人均猪肉占有量13.84千克。

    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养猪积极性大大提高,养殖场和农民散养猪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老百姓吃猪肉的压力再次减小,甚至单纯的猪肉已经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市场需要新产品。

    另一方面,猪肉供应上来了,配套的冷链、运输等系统却没有建设完毕,猪肉无法保存太长时间,有的地方想吃猪肉买不到,而有的地方则是有猪肉卖不出去,这就逼得人不得不寻找更合适的存储方法。

    传统的猪肉罐头倒是不错,但这种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罐头是高温肉制品,加热介质温度大于100°C(通常115-120°C),中心温度大于115°C时恒定适当时间的肉制品。

    这样生产出来的肉制品保质期较长,可以保存六个月以上时间,但也有缺点,那就是营养流失严重,味道也不怎么好,消费者不太喜欢。

    火腿肠属于低温肉制品,采取的是温度较低的巴氏杀菌法,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也能在常温下存储一定时间。

    再加上火腿肠里含有淀粉,整体成本比肉罐头便宜,对老百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不久之后便迅速流行开来。

    “瓜子饮料矿泉水,啤酒花生火腿肠”的叫卖声,坐过绿皮火车的人应该都听过吧?火腿肠的流行程度凭此也可以略窥一斑。

    今后不少企业都凭借火腿肠做大做强,春都厂也发展成了春都集团,日后洛阳有条路就叫春都路,可惜这个先行者路走歪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临近洛阳的另一家企业后来居上,超过春都成为国内火腿肠行业的霸主,那就是漯河的双汇集团,这家企业日后甚至还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然而双汇高层出了问题,连场宫斗大戏把企业折腾的够呛,发展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雨润凭借王中王等品牌长期占据第二把交椅,仅次于双汇集团,其后还有得利斯、春都、旺润等企业。

    而希望集团也没放过这块大蛋糕,他们成立了美好食品公司,生产的美好牌火腿肠在西南区域独领风骚,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可惜很难打出去。

    李耒有养殖场,不缺猪肉,中原又是农业大省,淀粉供应也不用操心,生产火腿肠绝对是得天独厚。

    把生产线带回来,食品厂马上运回去调试安装,厂房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侯涛在鹿乡干得不错,现在调回河阳担任食品厂的厂长,算是升了半级,鹿乡那边交给原来的副厂长负责。

    李耒一边监督技术人员安装调试,一边询问侯涛近期春都厂的情况,有春都厂在前面探路,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这阵子春都厂的火腿肠卖得不怎么样?好多消费者都抱怨,说他们看到火腿肠这个名字才买的,还以为跟火腿或者自家灌的香肠差不多味道,结果买回去一尝,味道差远了!这东西既不是火腿,也不是香肠,干嘛叫这个名字?”侯涛汇报道。

    “这倒也是,跟香肠相比,火腿肠外面包的肠衣不能吃;跟火腿相比,火腿肠的肉味不够农,确实有差距!”李耒点点头。

    这台生产线说明书的英文名称是“ham        sausage”生产线,ham确实有一个意思是“火腿”,sausage也确实是“香肠”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成了“火腿肠”。

    春都厂将这种产品命名为火腿肠,除了翻译的原因,也未必没有蹭火腿和香肠热度的意思,没想到却起了反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