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火腿肠-《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1/3)页

    跑完手续,李耒把建厂工作交给李新旺,他自己就回了河阳,回去的时候他还带上了刚刚办完入关手续的生产线。

    这次来特区,除了建厂之外,他还让马天宇在国外购买了一条火腿肠生产线,准备让河阳的食品加工厂生产这种对国内来说还很新鲜的食品。

    约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就将碎肉和佐料灌进肠衣制成香肠食用;在差不多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朝时期和西方的古罗马时期,也都出现了香肠的踪影。

    火腿肠的工艺也脱胎于传统香肠制作,大致分为以下流程:冻猪肉→解冻→选修→绞制→搅拌腌制→斩拌→灌肠→熟制杀菌→冷却→成品→检验→贴标→入库保存。

    现在我们吃的这种火腿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昭和年代的日本,早在1938年,日本人就尝试利用产量丰富的鱼肉代替红肉制成香肠,以实现日餐西化和用水产加工品代替罐头食品的目的。

    最初,他们将鱼肉塞入胶管,再用棉纱线系住两端,由于整个过程采用纯手工,纱线常因系不紧而造成漏气。

    后来改用U型铝封口,并开发了使用钢丝的结扎机,但不是铝封口脱落就是胶管外壳破损,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

    930年,世界上第一次通过实验室聚合获得线性高分子的PVDC,美国陶氏化工首先将其工业化,这种材料解决了火腿肠包装的问题。

    1949年,爱媛县西南开发工业合作社,尝试将鱼糕做成香肠。经过反复试验,于1950年春天商品化成功,以“烟熏肉”名称出售。

    1951年10月,成立了西南开发株式会社,正式开始生产日本第一个鱼肉香肠,当时的原料采用八番浜渔港打捞上来的新鲜竹荚鱼,以其美味和高品质在全国销售,以这家公司为开端,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生产销售鱼肉香肠。

    1953年,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从美国陶氏引进,吴羽化学工业研发这项技术并应用于生产,许多鱼肉香肠企业纷纷引进这种材料制作火腿肠。

    而到了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的核试验意外地引发了火腿肠生产热潮,核爆之后,在这一海域先后有300多艘渔船都受到辐射污染,受此事件影响,导致日本作为生鱼片食材的金枪鱼价格暴跌。

    为了不浪费这批受核辐射的金枪鱼,很多企业开始大量生产以金枪鱼为原料的罐头和鱼肉肠,他们在宣传的时候丝毫没提核污染的事情,吸引了大量被蒙蔽的消费者购买,火腿肠一下就火了。

    除了原材料收到过辐射之外,这一批次的火腿肠里面还大量使用了致癌防腐剂AF-2,这种防腐剂一连吃了二十年,直到1974年才被明令禁止,昭和时期的日本人还真是惨,不光要日以继夜的加班,还得吃这种双重污染的火腿肠。

    销售的火爆带来了技术的进步,除了PVDC肠衣,日本人还改进生产技术,把手工灌肠和扎口工艺实现了自动化;直到这时候,这种塑料包装、两端用铝扎口的食品已基本定型,此后火腿肠一直沿用了这一包装。

    这种PVDC肠衣包装在日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火箭包装”大概是看起来像根火箭,又或是当年火箭这个事物比较时髦吧。

    日本火腿肠产量在六十年代就达到了几十万吨,而国内因为物资匮乏,直到去年才开始引入火腿肠生产线,今年第一支火腿肠方才下线。

    完成这项任务的是洛阳肉联厂的高凤来,1986年,在一个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一套日本火腿肠生产样机引起了洛阳肉联厂代表高凤来等人的浓厚兴趣。

    他们买下了这条生产线,经过安装调试,1987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春都诞生,但是因为消费者还不熟悉这种产品,所以春都火腿肠一开始卖的并不好,其它尚在观望中的企业都有些犹豫,没有马上就跟着上马。

    李耒却知道,火腿肠日后有多流行,所以他便抓住机会也买了一条进来,准备生产自家的火腿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