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一分钱都掏不出来-《大明第一能臣》
第(2/3)页
两军对捅,打得各自死伤过半,那绝对属于传说级别。
关公战秦琼一下的话那就是如果让岳家军和戚家军厮杀,大概可以做到如此程度,而换成其他军队,伤亡有两成而崩乃是正常发挥,伤亡三成才崩,可以说是精兵强将。
而能到四成伤亡才崩溃的军队,若是能有五万人,换一个徐达级别的将领,可以不费吹毫之力打下半个江山。
这种情况不只是汉人的军队,对于游牧民族同样通用。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游牧民族骁勇善战,悍不畏死,但事实上其实并非如此。
悍不畏死是真的,但这种情况不是在正面战场上,而是在多年袭扰边境,抢夺便将汉人百姓的时候才会如此。
因为他们需要抢夺来的物资撑过空窗期,抢不到就是死,抢到了可以撑过去。
如此一来,自然是悍不畏死的。
可当正面战场上的伤亡一高的时候,他们也是人,同样也会害怕,就像是今日李洪对阵的那些蒙古人。
在面对这种堪称自杀式袭击的作战方式,他们也溃逃了。
历史上,还是建奴时期的后金,就十分的惜命,作战时只要超过两成伤亡,必然会溃退。
之所以后金能够不断壮大最终稳定中原统治比蒙古人还要长的时间,所依靠的可不是不怕死,而是快速进步的战略战术。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建立八旗制度才真正成军。
一个庞大,可以统领诸多民族,部落成分不知繁多的军制体系,从创立到施行,总共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再到了萨尔浒之战,那时的建奴军队的战力也不如大明边军,每次都钻明军各部无法协同的漏洞,突然奔袭其中一只明军,以两到三倍的优势兵力获胜,然后造成明军其他部队望风而逃。
更加恐怖的是,建奴的战术进步速度。
或许是因为在萨尔浒之战有了教训,努尔哈赤随即采用盾车,以重步兵推动盾车,两辆盾车合起来,可掩护二三十个步兵前进,让大明边军的车营火器完全抓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