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走漏风声-《大明第一能臣》


    第(2/3)页

    可现在,    如今能让李洪调任的兵还真是不算多。

    “关西七卫有多少士卒?能打仗那种。”

    孙赣心中一动,没想到李洪竟然还知道关西七卫。

    关西七卫,就是嘉峪关以西的七个卫所,军将和士兵基本都是少数民族,他们属于明朝设在西北的缓冲势力。

    关西七卫的设置屏蔽了西陲,保证了西域往来和入藏的使臣商队等安全通过,使明政府可以将国防防御力量专门用以对付蒙古的瓦剌和鞑靼。

    《明史·西域二·曲先卫》曰:“明初设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赤斤、沙州诸卫。……时甘州西南尽皆番族,受边臣羁络,惟北面防寇”。

    蒙古人内乱不休,自己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因此有很大一批的蒙古人其实是投靠了明朝的,这也是关西七卫设立的初衷,所以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先后有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七卫,后沙州卫内迁,在其故地又设罕东左卫。

    这其中,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归西宁卫管辖,而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和哈密卫这三卫所归肃州卫管辖。

    所以理论来说,李洪这个甘陕巡抚至少有调令三个卫所的权利。

    孙赣如实回答道:“加起来不超过一万,而且还有心怀叵测者,稍不注意便会临阵倒戈,末将并不建议巡抚大人调动关西七卫。”

    孙赣并不是故意想要为难李洪,而是说的确实是实话,关西七卫之所以又被叫做蒙古七卫,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这七个卫所的统领多半都是蒙古叛逃的贵族。

    如今大明虽说将这些投靠的蒙古人组织到了一起接纳,但是其实还是发自内心的有些不太信任他们。

    这种情况整个洪武年间都没有发生改变,直到永乐年间,朱棣发动靖难时,其部队下中有一只三万个蒙古骑兵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关西七卫才算是得以正名。

    李洪闻言皱眉随后方才说道:“我也不多动用,只调来两千人恰好配上那两千匹战马可行?”

    虽然李洪已经决定用没良心炮来面对王保保的骑兵,但是李洪也知道,没良心炮只能当做奇招,真想要对付骑兵的只有更加精锐的骑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