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贾政退婚-《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3)页

    开源。

    那就只有增加更多在册的田亩。

    只有田亩才能生产出粮食。

    可是隐田多在勋贵,太监,官员,乡绅,武将的手中,连他自己的家族。

    他的族人们也有很多隐田。

    如果要清丈全国田亩。

    他将会面临所有势力的反扑,甚至是自己的族人都会反对他,自己的名声也会败坏殆尽。

    而皇帝能支持他吗?

    刘一儒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稳重。

    国家形势如此危急,再进行改革,反而会激怒全国的官员武将和乡绅。

    “应当训戒忠顺王,不得浪行。”

    定下了主意,刘一儒把刀子伸向了忠顺王。

    在文华殿。

    刘一儒向皇帝说道。

    “福建官员的弹劾,虽然属实,可是金江镇势大,委实不可轻易逼反对方。

    忠顺王的举动,对国家不利。

    而他没有经过朝廷,又急切的扩充了两万兵,辽西军力已达五万,且多次索要粮资。

    各地不敢拒,官员们加征,其余棉花,布匹,刀枪,火器等军备不可计数,百姓们叫苦连天。”

    皇帝闻言,心中疑虑起来。

    “忠顺王说金江军强大,如果不扩充辽西军,万一金江军突然造反,京师一带无兵可守。

    而且等金江军消灭了蛮族,从此再无牵制,可以全力渡海攻打山东,成为比蛮族还要大的霍乱。”

    刘一儒听完后不以为意。

    他和忠顺王不一样。

    他的侧重点在国内,因为他人在国内,负责的是国内的事,陕西民乱才是他的大责。

    忠顺王人在辽西,负责的是辽东的事,金江镇是他认为的大敌。

    因此。

    刘一儒说道。

    “哪怕真如忠顺王所言,朝廷也应该先解决国内的事,再去解决辽东的事情。

    国内的事情都没有解决,反而舍本逐末,实乃误国之道也。

    而且根据臣的了解,平辽侯并没有造反之心,应该顺其安抚对方,为国家赢得缓和的时间,才是良策。”

    皇帝一脸的沉思。

    如果能如刘一儒所言,那么国内将会安定下来,辽东也能平息,这是皇帝亲政以来,一直都想要做到的事。

    和蛮族媾和,他是不愿意的,太伤及自己的名声。

    可是他也不会对危险视而不见。

    “只怕最后如忠顺王所言,不联合各方势力钳制金江镇,养虎成大患。”

    听到皇帝的担忧,刘一儒肯定的说道。

    “据陕西巡抚周世丰所奏,陕西民乱今年可以平定,等民乱事平,即可再让忠顺王应对金江镇。”

    皇帝知道周世丰,此人是刘一儒的门生,也是刘一儒亲自举荐。

    朝廷大臣举荐臣僚,必当避嫌。

    不过皇帝信任刘一儒,愿意放权给他,只希望他能为君分忧,早些为君分忧,解决君王身前身后事。

    所以对于刘一儒,在朝堂大肆违规提拔亲信的举动,视而不见。

    “既然如此,就按先生所言。”

    刘一儒是皇帝的师傅,皇帝从少年就称呼对方为先生,哪怕亲政也未改口。

    “皇上圣明。”

    刘一儒即感动,又松了口气,随后在太监的带领下告退。

    ~~~~~~

    贾府。

    薛宝钗一家,突然选择了搬离出去,贾母还在留,王夫人已经同意,王熙凤亲自协助。

    薛家在京城本来就有宅子。

    但是宅子门前,没有什么门第,和普通大户之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更大了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