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从太子刘据去世以后,太子储君之位一直未定。 年老的汉武大帝,已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时日无多。 趁着现在,还算清醒。 汉武大帝招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 还有曾经为太子冒死上书,而被汉武大帝破格提拔的丞相田千秋。 五人,皆为托孤大臣。 “朕离世之前,将大汉江山,年幼弗陵托付卿等。” “卿等作为朕的托孤之臣,务必小心谨慎,兢兢业业,不是汉朝国祚断绝。” “大将军大司马霍光,为辅政之首。” “大司马,朕从此,把弗陵和身后之事,全部都托付给你了……” 随后。 大限将至的汉武大帝,命霍光将年幼的刘弗陵抱起,并下令让其他大臣行跪拜大礼。 四位托孤大臣,连忙照做。 此时, 大限将至的汉武大帝,声音虚弱之际,瞳孔也愈发的浑浊,连眼皮都有些睁不开了。 但是, 当他看到眼前,五位大臣呈下托孤之命的时候,心中还是倍感欣慰。 欣慰之中,还有浓烈的自责。 之所以欣慰,是因大汉皇位后继有人,太子虽年幼,但有忠臣辅佐。 自责是因为,由于自己晚年糊涂,没能保住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差点造成皇位断接,国祚断绝。 以致……让幼小的刘弗陵继承皇位。 托孤之礼行毕。 汉武大帝,苍老的面孔上,吃力的挂起一抹笑容。 语气,虽然虚弱,但也和之前不同。 无论是虚弱的语气,还是浑浊的目光中,都似乎隐隐重新恢复了以往的希望。 “有你等辅佐幼主。” “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忠国。” “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 五位托孤大臣闻言,更是目光含泪。 “陛下……” “陛下……” 五位托孤大臣,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看到汉武大帝虚弱的样子,又觉如鲠在喉。 正在这个时候。 研究室内, “林风。” 壮年汉武大帝的声音,陡然传来。 他已经很久没有开口了,一直在看回溯画面。 此时突然出声,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只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 之前的壮年汉武大帝,因为林风的无力,心中颇有怪罪。 但是现在, 壮年汉武大帝观看回溯画面后,似乎心境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声音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霸道。 就连目光,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林风闻言,转身面相汉武大帝,等着下文。 壮年汉武大帝先是看了林风一眼,而后又在林风身后,那些历史学者身上扫过。 “尔等,皆是两千多年后的大汉子孙?” 林风微微点头,其他众人也微微点头。 壮年汉武大帝看到这一幕,开口询问。 “既如此,想必尔等已知晓后事。” “朕想知道,朕的这五位托孤之臣,后世对弗陵如何?” 汉武帝对着众人询问道,虽然听起来,像是对这些历史学者们说话,但是汉武大帝的目光,却始终看着林风。 而其他历史学者们,也都没有发言,而是齐齐将目光看向林风。 林风闻言,略微沉思。 他自然知道,汉武大帝问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虽然, 在他执政的时候,这五位托孤大臣都兢兢业业,忠心不二,可圈可点。 但是, 也难不保会像先秦李斯赵高等人一样,在秦始皇驾崩之后,伪造帝令,窜改朝纲。 “命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辅政之首,是陛下晚年,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 “如果只从帝王将相的角度出发,这件事甚至要比陛下发《轮台罪己诏》自醒,还要正确。” 说到这里,林风顿了一下,又开口解答汉武大帝的问题。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一生,一共辅佐了四位皇帝。” “陛下为第一,而后是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病已。” “其中,汉昭帝刘弗陵上任之后,与太子一样施展仁政,与民修养升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汉废帝刘贺虽被霍光废黜,原因也是因为,汉废帝荒淫无度,败坏朝纲,霍光此举也正是因为铭记陛下的临终之托。” “汉宣帝刘病已,在霍光辅佐下,勤俭治国,政治清明,成为汉朝中兴之主。” “甚至可以这么说,后世大汉王朝至强时期,昭宣中兴时代,国力甚至反超陛下所统治的时期,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功不可没!” “真正做到了,四方夷狄,不敢小视忠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