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风先生,我是坦黑河马国军士长官,三十多年前龙国的战士们,还教过我父亲学习步坦协同,我想向您请教,大汉王朝军队,究竟何处最强?” “林风先生,我是毛熊国军事学院的学生,我也想知道。” “我是巴羊国的,我也非常好奇,刚才看到虎贲骑的一名士兵竟然能将罗马剑斩断,看到黄肩弩的威力,我下意识的认为,汉王朝取胜是武器先进,但是仔细一琢磨,其中似乎还有很多细节,想请您解答。” …… 这些弹幕,一条接着一条。 在听证会开始之后,林风和弗朗西斯作为主要辩护人,周身都会被一层光幕笼罩。 这些弹幕都会显示在光幕上,林风自然看到了。 除了林风之外,弗朗西斯也自然可以看到。 只不过, 此刻的弗朗西斯,早已冷汗直流,一直沉默不语,哪能顾得上说话。 林风顿了片刻之后。 “各位,容我解答一下,弹幕上的疑惑。” 说完。 林风和这些好奇的观众们交流了起来。 “首先,说战争思维。” “在龙国古代,早在奴隶制度的商纣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 “由姜太公姜尚所著《太公兵法》即《六韬》问世,战争思维也在此时发生变革。” “虽有学说认为《太公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所著,但也有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人重新将《太公兵法》整编,在此先不做赘述。” “但在春秋战国前期,周礼的影响依然很大,当时的战争思维,和罗马类似。” “而后,《孙子兵法》问世,再加上春秋战国后期,礼崩乐坏,战争思维出现了第二次改变。” “而孙武,也引《孙子兵法》一书封圣,为兵圣。” “在战争思维改变的情况下,各国诸侯为‘胜敌而益强’,车杂而从之,卒善而养之,不在遵循周礼要求的那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模式,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这种核心战略思想,逐渐普及。” “这种战略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而后,兵圣孙子的后代孙膑,成书《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确切的说,孙子兵法,更像是一种道。” “而《孙膑兵法》,共计三十篇,‘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 “从篇名就可以看出,《孙膑兵法》改变的并非战争思维,而是将《孙子兵法》进一步完善,确切的说,是兵圣孙子的思想延伸。” “窃以为,《孙子兵法》为道,《孙膑兵法》为术,道术相结,焉能战败?” “而霍去病率领三千骑战罗马,在战争思维上,碾压罗马士兵,正是这个原因。” “兵法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这些话,都是兵圣孙武提出的虚实理论。” “而在孙膑十阵中,‘玄襄阵’,将虚实理论更加的具象化。” “玄囊阵的核心在于,士卒表面混乱而实际稳定,兵车看来杂乱实际却在行进,让整治有序的兵车和士卒故意发出嘈杂的声音,好像从天而降,如同自地而出,步卒往来,终日不绝。” “而在罗马骑兵团撤退时,‘玄囊’变‘锋矢’,守则藏于九地之下,攻则动于九天之上,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故能自保而全胜!” …… 听到这里。 那些军事学家们,顿时恍然大悟。 怪不得,在罗马骑兵们冲出来的时候,原本排列整齐的汉王朝骑兵,竟然如同作鸟兽散一般,阵型瞬间乱作一团,惊叫着逃离。 原来, 这种乱想,只是表面现象罢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 岂不是说, 从一开始。 汉王朝军队,就想着全歼这支罗马骑兵? 那些通过直播观看听证会的军事学家们瞬间细思恐极! 如果是在之前,同时期的骑兵,想要以三千骑全歼罗马五千骑兵团,恐怕他们都要下意识的说一声——好大的胃口! 可是现在。 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他们不得不信! 如此战争思维, 让各国的军事学家们,心中齐齐发出惊叹。 毕竟现在, 他们都在用这种打法! 甚至是漂亮国军士学家们,也是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们漂亮国,自诩装备精良。 尤其是在傻大木那一战中,更是开创了现代战争的先河,所用战术以及造成的战果,举世震惊! 当时的傻大木,军事实力之强,堪称蓝星第四军事强国。 然而, 短短的42天。 傻大木的士兵伤亡十万余,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 而漂亮国,只是阵亡了200人不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