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互动-《血路救赎》
第(2/3)页
本来呢,清廷能用极少的费用,维持一支维护国内秩序的常备军,也对新军是种制衡的力量。结果在误以为掌握了新军,且急于改变落后军事力量的心态下,匆匆发起了军事改革。
对于前途的悲观,拖饷欠饷的忿恨,旧式军队的陋规劣习,使巡防营清兵普遍缺乏战斗的**。不要说面对的是装备齐全、士气旺盛的革命军了,就是历史上同盟会发动的河口起义,起初不过是二百多人,在“凡带枪投诚者给银元一枚”的号召下,设有督办和炮台,且有四个巡防营把守的河口,不到两个小时便被攻占。
但也正是因为粮饷不继,起义军虽急剧扩充至三千余人,可那些投降的清兵个个抱怨,不肯前进,有的又反降过去,最后居然一哄而散。
为了钱而“革命”的变兵,自然不可依靠;而用钱收买的江湖会党,也同样的不靠谱。
所以,革命军纵横攻掠,声势很大,但扩充的速度却一直刻意地加以控制,招募士兵的标准也没有降低。这便使得武器弹药和粮饷物资能够发放到相对可靠的士兵手中,既不产生过大的浪费,又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每人每天需要三毛钱做伙食,全支队将近三千人,仅伙食费用日支出便超千元;再加上每人每月两元的军饷,以及一些杂费,每月便需要近四万元……这还没算上战斗消耗的弹药物资,以及士兵伤残、阵亡的抚恤。”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秋身为副支队长,支队的财政情况她不想管也不行,一算细账,不由得连连咧嘴。这个时候,她才真正明白要革命,要使革命大旗立而不倒,要长期坚持,有多么的困难。
这还只是一个支队,整个革命军已经接近万人,复兴会会员还在不断地从五湖四海赶来,军队的扩充也远没有结束。那又需要多少资金、粮弹的支持?缴获是有不少,越南的黄花探等抗法武装也能供应(武器换物资)一部分,但到底不是长久之计。粮饷就是现在革命军需要长远考虑,并且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按照现在革命军的规模,按照现在每天的花费情况,如果不算外援的话。我们的财政只能再支撑一个月。”革命军副总指挥赵声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然,总部正在全力筹措,再加一个月是可以保证的。但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外援,还要立足自身,想方设法。排除困难。”
“我得承认,之前对革命是满腔热忱,但确实没有想到革命会是如此复杂、高深的工作。”赵声苦笑了一下,说道上:“照现在的情形发展下去,不用敌人来打,只要围上几个月,这军队也要饿垮了。”
“古之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确实是金科玉律,与思想的坚定与否无关。再革命的军队也不能空着肚子打仗嘛!”赵声把目光转向总参谋长葛智初。轻轻diǎn了diǎn头,算是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赵总指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把目光放长远,解决粮饷问题,至少也要解决半数左右,再加上总部的支援,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葛智初拿出一份电报抄纸,向着众人晃了晃。说道:“清廷正在调兵遣将,要扑灭我们。既要击退敌人的反扑。又要筹粮措饷,形势严峻啊!而要想两件任务都完成,我们就必须主动出击,不能等在这里空耗粮饷,等着敌人完成包围封锁的布置。作战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并经总部批准。各部要立即展开行动,争取在一两个月内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然后才能抓紧时间、集中精力来完成第二项工作……”
面对革命军的节节胜利,清廷十分惊恐,派刘春霖帮办云南边防事务。湖广出动新军一协,云南出动绥靖新军三营、炮兵一营和巡防队十营,广东派遣新军一标及巡防营八个营前往围剿。清廷又命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张之洞接济饷械,四川、贵州亦有谕旨派来军队协助。再加上广西拼凑集结的地方部队,清军总兵力有三万之多。
“集中整训的时间是没有了,三分练、七分战,除了抓紧一切空闲时间提高战士的技能外,就是要在实战中锻炼。”葛智初继续进行着布置,“集中兵力,先弱后强,个个击破。参谋部决定,首先打击滇省清军,使川、黔远道而来的敌人陷入孤立。然后,回师击破两广清军……”
从兵力数量上来看,龙支队再加上本部出动的人马,与滇省清军相差仿佛,但在装备和士气上,除了湖广新军,革命军已经有信心战胜数量相当的清兵。而滇省绥靖新军虽有新军之名,却没有新军之实。况且,参谋部制定的计划也不是硬攻硬打,而是有较完整的计谋。
“龙支队编成两部,一部为诱敌前锋,兵力为一千五百人,即刻出发,佯攻个旧、蒙自,能取则取,若城池坚固,则扫荡周边,制造声势;另一部晚一日出发,或支援,或接应;本部人马两千余人,则再迟一日出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