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无人会造船-《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而既然是木头拼接成的,木头与木头之间的缝隙肯定容易进水。

    在现代化的造船工业中,钢铁巨轮可用各类焊接技术焊住钢铁之间的缝隙,而木头船,木头和木头之间的缝隙就没办法焊了。

    古人在解决船体缝隙时,一是在造船时,船底尽可能用整块木头做底,减少缝隙。

    二是,木头间的缝隙,可塞入麻纤维之类的填充物,把缝隙给堵死,填麻之后,会在缝隙上再刷上桐油,然后是生漆,有时还有用植物或动物的胶,于是,船缝就不会漏水了。

    鲁犁不会造船,尽管是很轻量的鱼鹰小船,鲁犁跑了满场,问有谁会造船,结果木匠营百十人,无人会造。

    鲁犁耷拉着脑袋回来了,李孟羲笑着安慰他说到,“就这么个小船,不会太难。你找人看看慢慢做,不急一时。

    这样吧,船还交给做杂活的工匠来,船只要下水不沉,众人赏粮五十斤,如何?”

    听到有五十斤粮,鲁犁就觉得此时能成,不止鲁犁,旁边干活的木匠们耳朵很尖,听说有五十斤粮,频频侧目。

    交代完做船的事,李孟羲就离开了忙碌的木工营地。

    营地旁,刘备和关羽已旁观了许久。

    见李孟羲走出来,刘备迎上笑问,“五十斤粮,便可得一小舟,我看啊,没有比孟羲你更会精打细算的人了。”

    李孟羲嘿嘿一笑,说到,“五十斤粮,研发费用,依我看,一艘小小的捕鱼舟,工钱要不了十五斤粮食,就能做一艘鱼鹰舟。”

    研发二字,初听很是新奇,于是刘备问研发是何意。

    李孟羲便停下脚步,认真给刘备关羽二人讲解何为研发之意。

    简单来说,比如说要造一个新的东西吧,一开始不知道怎么造,就得试着慢慢造,既然是试着慢慢造,花费的时间就很长了。

    而且,要是一遍造不好,还得拆开换个思路从新造,如此以来,工本就高了。

    就算一遍把东西做好,还有可改进的地方,还得继续修改。

    于是,做一个新的东西时,时间和工本都居高不下。

    研发阶段,是不计时间和成本的,为的就是摸索出成熟的工艺,然后以成熟的工艺为蓝本,接下来才开始批量生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