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后备兵员-《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3/3)页

    问题有二,一是扩军稀释了军队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二是新补充的兵员,跟旧有战兵契合度太低。

    若是前世,海陆空三军,任何一部的士兵调去其他各兵种,操作技术装备这就不用说了,专业不对口,肯定不行。但在其他方面,比如三人成行,五人成列,再比如内务检查,紧急集合,以及集合训练各种变向变阵等,完全没问题。

    陆军的官兵去空军,飞机开不了,但是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把内务整理的纤尘不染,跑操的时候跑的整齐划一,这对官兵来说,丝毫不带陌生的。

    而放在汉末,内务质量高的吓人,队列齐的更吓人,各种行进间队列变幻如同是扎根于骨子里了一样,变幻流畅如行云流水,丝毫不乱,能做到这种程度,放在封建时代任何时代都是一等一的精兵。

    那么,前世的军队,不管兵种如何,是如何做到这些基础部分如此统一的呢?李孟羲思索着。

    答案是,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统一的训练标准。

    补充兵员的时候,从已经经过统一训练标准训练的士兵中,补充兵员。

    也就是说,如果有足够多的预备兵员,这些预备兵员,经受的训练跟关羽战兵营习惯的那些训练是统一的,那么尽管新兵补充进去,会因为训练度的原因,一开始依然无法摆出圆阵鱼鳞阵等复杂阵型,和完成复杂的机动战术。

    但是,因为补入的新兵其实已经接受过训练,接受的训练等于关羽对其从头训练,训练了个把月的效果是一样的。

    那么,如果是从头训练一个半月,才能熟练掌握复杂阵型,新兵补入之后,等于是只用再训练半个月,全军都能布置出复杂阵型了。

    而若是和现在补入的黄巾降兵一样,没有接受过任何义军体系的训练,这么多新兵入营,等于是,得从头按义军的作战习惯对其进行训练,这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跟训练新兵差不多了。

    所以,归根结底,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军中现在没有统一的训练标准。

    二是,没有后备兵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