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携行具研发组(二)-《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我知道是丝绸啊,”李孟羲奇怪的看了绣娘一眼,“体量则个,现在咱义军太穷,没有别的布,只能用这布先缝着试试。”

    真是够穷的,穷的只能用丝绸来缝袋子了……

    一时半会儿李孟羲找不到布,然后想起给军医找包扎用布的时候,刘备送来几十匹各种布,布还放在军医那里。

    于是正好,李孟羲去找军医,直接随便挑了一匹最没用的丝绸拿走了。

    丝绸当然贵,但是不耐磨,还不甚保暖,现在非常之时,还不如普通麻布好用呢。

    在李孟羲心中的价值定位,上边涂了桐油的破帐篷,比丝绸重要的多。

    怕一次做不好,把破帐篷上的帆布浪费了,所以先让绣娘拿丝绸练手。

    拿丝绸练手,练手……

    柳氏抱着一匹华贵的丝绸,一步一回头,心情复杂的回去了。

    当回到妇孺营,妇人们一眼就看到了丝绸。

    乡间农妇,哪里见到过这么好的料子,喜欢的这个摸摸那个摸摸。

    有妇人问,人家给这料子干嘛的。

    “那小哥说,缝个袋子,装被子。”

    “吆,怕不是装缎子被?”

    柳氏想到被乡勇们盖的乌漆麻黑的脏被子,顿时为这匹丝绸感到可惜。

    “不是装缎子,就是被子,麻布被。”

    从没见过这种事,柳氏抱着怀里的丝绸,生怕别人给抢走了。丝绸细腻的手感,让柳氏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这么好的一匹丝绸,人家就这么直接给自己了,连问都不问。

    柳氏有种错觉,那个给自己丝绸的小哥儿,更在乎剪刀一点,再三嘱咐,别把剪刀弄丢了,不好找。

    这是什么事啊。

    总之,归属木匠营麾下,为制作携行具而临时组建的第二研发小组,成立。

    人员只有两个半,半个是还有其他事要忙的匠营副官鲁犁,一个驼背眼花耳聋没牙的编筐老人,还有一个年轻漂亮的绣娘。

    编筐老人走的实在是慢,晃晃悠悠的,跟不上木匠营的车队。
    第(2/3)页